但愿國家體育總局大擺獎牌榜的決策烏龍真的只是一個“工作失誤”。接下來,既要查清楚這樣的失誤是怎么造成的,責任人是誰,更要反思這樣的失誤是怎樣造成的。政府部門轉變觀念和作風,并不是出具一份整改報告就完成了,最終,有沒有轉變,還是要看是否落實到了這個機關中的所有人員,大家是否都知道應該怎樣正確地做事。否則,一不留神,就有“Bug”要發(fā)作,有工作程序的烏龍要擺。
【啟示與思考】
1月26日,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站公布了《中共國家體育總局黨組關于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在這篇長達9000字的通報中明確表示,今后在全運會等全國綜合性運動會不公布金牌、獎牌榜,并將以嚴厲措施杜絕運動員選拔“尋租”等違紀行為。僅僅4天后,1月30日,國家體育總局在其官網(wǎng)上公布了《關于印發(fā)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運動會競賽規(guī)程總則(草案)的通知》,明確表示2017年將在天津舉行的全運會“公布代表團成績榜,其中包括金、銀、銅牌數(shù),獎牌數(shù)和總分數(shù)。成績榜排序依次按照金牌數(shù)、銀牌數(shù)、銅牌數(shù)、總分數(shù)的高低排列”。2月6日,國家體育總局在官網(wǎng)上道歉,并重申取消全運會金牌、獎牌和總分排名。
一個所謂的“烏龍”事件,讓中國體育的管理部門成為近期一大焦點。這其中固然是對這個部門“出爾反爾”的質疑,更深層的卻是對于中國體育改革的強烈呼喚。
客觀而言,無論是奧運會還是亞運會、全運會,都是競技場,在體育精神的范疇內,獎牌確能體現(xiàn)理想、信念、凝聚力。金牌榜和總名次榜,彰顯出的也是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
然而,在我們的體育領域,金牌或者獎牌榜被賦予的意義,早已超出體育范疇。總局主導的亞運會、全運會的金牌榜和總排名等,早已異化為“金牌至上”,扭曲為地方體育系統(tǒng)的“政績排名”、官員晉升的載體、運動員以及服務團隊物質利益的籌碼、地方省市享受政策的捷徑。
每逢全運會的時候,各省市體育局就會展開看不見的“軍備競賽”,有的省份還把足球隊奪冠后每人獎勵50萬元外加一套住房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一些地方體育部門和教練員、運動員鋌而走險,操縱比賽、賄賂裁判、收買對手,競技賽場毒瘤叢生,甚至在畸形的利益面前被贊助商綁架,擾亂了整個體育賽場的秩序,背離了體育精神應有的核心價值。
國家體育總局取消亞運會和奧運會貢獻獎評選,不再公布各省市的金牌和獎牌榜以及總排名,邁出了改革的第一步。要想讓金牌或者獎牌榜回歸本真,體育系統(tǒng)就必須形成上下互動,斬斷利益鏈條,鏟除唯政績論的土壤。同時,整個體育系統(tǒng)必須轉變觀念,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讓體育成為塑造人的運動。
不過,在既有利益格局下,打破過去數(shù)十年陳舊的政績思維,革除附著在金牌或者獎牌榜上的“利益鏈條”,無疑是一種痛苦的“自我革命”。要想做到這一點,需要國家體育總局以刮骨療毒的定力,把體育服務于金牌轉變到體育服務群眾上,要建立一套制度的"防火墻",真正形成對自身和地方體育部門無處不在的監(jiān)督。另外,地方體育部門也必須加快改革,防止開倒車。唯有如此,體育才會不再急功近利,金牌或者獎牌才不會再是權力和利益的“通票”。
歡迎繼續(xù)關注經典案例。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wǎng)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