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美國財長雅各布·盧訪問基輔時承諾,將在今年上半年向烏克蘭提供10億美元貸款擔保;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大西洋委員會、布魯斯金學會和芝加哥全球事務學會聯(lián)合發(fā)布報告,呼吁美國政府今后3年向烏克蘭政府提供總價值30億美元的“非致命性和防御性致命武器”,包括裝甲車、反坦克導彈、無人偵察機和防空系統(tǒng)。美國國務卿克里5日訪問基輔時也證實,奧巴馬正在綜合考慮向烏克蘭政府提供支持的方案,其中包括國防支持。
如果說這些舉動是在給烏克蘭危機“煽風”,那么當年“參與推動烏克蘭政權更迭”無疑就在“點火”來引發(fā)這場危機。
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近日在接受電視采訪時“無意間”透露,美國去年曾參與推動烏克蘭政權更迭。
“滅火”與“點火”和“煽風”,從最初與美國抱團制裁和孤立俄羅斯,到如今德法俄領導人進行“建設性和實質性”會談,歐盟與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或正漸行漸遠。
(圖片說明:2月7日,在德國慕尼黑,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左)和美國國務卿克里交談。)
聯(lián)想起監(jiān)聽門事件暴露出的信任危機和自貿區(qū)談判舉步維艱,美歐盟友關系似乎并非鐵板一塊。歐洲議會主席舒爾茨在慕安會上直言,跨大西洋伙伴關系不如從前緊密了。
烏克蘭之火愈燒愈烈,有人“心急火燎”,有人卻樂見歐盟被推至俄西對立的前沿而疲于應付。如此一來,“世界警察”便有了更多精力去應付被其攪亂的中東并“重返亞太”,而讓歐洲伙伴亂了方寸,美國人更是獲得了在跨大西洋關系中占據(jù)主動的滿足感。
誰在給烏克蘭危機“火上澆油”,大家心里都有數(shù)。(完)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wǎng)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