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整風運動中演講 資料圖)
本文摘自:人民網,原載于《人民日報》2001年06月05日第9版,作者:李穎,原題:延安整風是黨建史上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
從1942年春到1945年4月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國共產黨在全黨范圍內開展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整風運動。因為這次整風運動從延安開始,并以延安為中心擴展到其他根據地,所以黨史上稱之為“延安整風運動”。
整風運動的開展,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一方面,中國共產黨成立二十多年來,中國革命曾取得很大勝利,也經歷過嚴重挫折。在這個過程中,以教條主義為特征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給中國革命事業(yè)帶來的危害最大。遵義會議雖然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共中央的統(tǒng)治,但還沒有來得及對這種錯誤從思想上進行徹底清算。另一方面,由于我們黨長期處在農村的環(huán)境中,黨員中的絕大多數出身于農民,特別是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黨的隊伍迅速擴大,到1942年已增加到八十萬人。對于他們,還沒有來得及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教育。為解決這些問題,從思想、政治、組織、作風等方面加強黨的建設,使黨能夠擔負起領導全國人民奪取抗日戰(zhàn)爭最后勝利的歷史重任,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發(fā)動了這次整風運動。它是黨的建設史上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
第一,用大規(guī)模整風運動的形式解決黨內問題。整風學習在全體干部中普遍進行,是從1942年2月毛澤東先后作《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這兩篇講演開始的。學習共分發(fā)動、學風學習、黨風學習、文風學習、總結黨的歷史經驗五個階段。全黨普遍整風運動的內容是宣傳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其中,反對主觀主義是這次整風的主要內容。延安整風是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全黨范圍的大規(guī)模整風運動。歷史證明,用整風的形式解決黨內思想、作風方面的問題,正確解決黨內矛盾,積極開展黨內斗爭,是成功和有效的。
第二,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在此前黨的歷史上,王明“左”傾教條主義者實行“殘酷斗爭,無情打擊”,把黨內斗爭同敵我矛盾混為一談,給革命事業(yè)造成很大損失。毛澤東總結這方面的教訓,在整風運動中實行“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全黨同志通過認真閱讀整風文件,聯(lián)系個人的思想、工作、歷史以及所在地區(qū)或部門的工作進行檢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對犯錯誤的同志,強調弄清犯錯誤的環(huán)境、性質和原因,著重于提高思想認識,明確努力方向,而對人的組織處理則既嚴肅又慎重。通過實行這種方針,達到了既弄清問題又團結同志一道前進的目的。
第三,在黨的建設史上第一次把思想教育同總結歷史經驗很好地結合起來。這次整風運動,既是一次全黨范圍內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教育運動,又是一次全面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的成功實踐。在此基礎上,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黨的歷史上若干重大問題作出正式結論,集中體現了整風運動的偉大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是破除了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lián)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使全黨同志對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這個重要原則,以及這個結合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通過這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全黨在毛澤東思想的旗幟下,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tǒng)一,黨內出現朝氣蓬勃的局面,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進行,從而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思想上、政治上的堅實基礎。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