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黨員主體性建設在延安整風運動中的具體實踐
在延安整風運動中,我們黨以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等形式,大力整頓黨的學風、黨風和文風,在確立黨的思想路線、組織特性、工作方法,以及黨員思想意識、主體地位、主體能力和主體作用等方面逐漸確立了黨員的主體性,做出了開拓性貢獻。
大興理論學習之風,不斷提升廣大黨員的思想理論水平。黨的主體性建設是一個逐步提高思想政治意識、去除各種錯誤思想意識的過程。1942年,中央決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據(jù)地開展整風運動,活動重點是整頓學風。1942年4月,中宣部在關于全黨開展整風學習的決定中,規(guī)定了必須學習的 22個文件,如毛澤東的《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列寧的《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國家與革命》以及《馬恩列斯方法論》等經典著作。這是全黨范圍空前規(guī)模的一次馬克思主義及其革命理論學習活動,除了面向廣大黨員干部,對廣大工農干部和青年知識分子也產生了重要影響。正是在延安整風時期,黨的干部大興讀書、學習之風,大大提高了馬列主義水平,為抗日戰(zhàn)爭,乃至對中國革命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反對主觀主義,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延安整風運動, 用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作為整風學習的指導思想和中心內容,作為整風運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如何克服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 解決黨的思想路線問題, 同樣貫穿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這一指導思想。1938 年 10 月, 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的歷史任務。1940年 1 月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再次強調“科學的態(tài)度是‘實事求是’”。1941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上作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關系生動地比作箭和靶子的關系,強調要“有的放矢”,并系統(tǒng)地闡明了這一思想。1941年的7、8月,中央先后發(fā)出《關于增強黨性的決定》《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等重要文件,號召全黨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為整風運動定了基調。
明確“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確立黨員的主體地位。黨的主體性建設還是一個逐步改造世界觀、不斷凸顯其組織特性的歷史過程。劉少奇在七大所做的《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中,明確黨員個體與組織主體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黨內民主的實質,就是要發(fā)揚黨員的自動性與積極性,提高黨員對黨的事業(yè)的責任心,發(fā)動黨員或黨員的代表在黨章規(guī)定的范圍內盡量發(fā)表意見,以積極參加黨對于人民事業(yè)的領導工作,并以此來鞏固黨的紀律和統(tǒng)一”。⑥為此提出了明確要求: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下級服從上級,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全黨各個部分與組織統(tǒng)一服從中央的原則。這也就是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基礎上,尊重并明確黨員的主體地位。
以思想斗爭為主要形式,加強黨員修養(yǎng)和黨性鍛煉。主體性建設又是不斷提升主體能力的過程。1939年7月8日,劉少奇在馬列學院作《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的重要演講,《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作為必學著作,對黨員干部,甚至是對廣大青年團員產生了重要影響。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增強黨性的決定》,并指出了違反黨性的主要錯誤傾向是:政治上的自由行動;組織上自成系統(tǒng);思想上發(fā)展個人主義。針對這些錯誤傾向,中央提出相應的改正辦法。比如強調全黨的統(tǒng)一性、集中性和服從中央領導的重要性,加強紀律教育,要求黨員嚴格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原則,自我批評的武器和加強學習的方法等等。1941年1月前后,中共中央組織在延安的120名高級干部,一邊學習,一邊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1941年9月又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進行整風。1942 年10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召開了長達88天的整風會議。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使每個黨員受到一次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從而自覺接受組織和黨員群眾的監(jiān)督,在工作中不斷自我警戒。
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體實踐路徑。主體性建設還是一個不斷發(fā)揮主體作用、努力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歷史過程。在黨的六中六屆全會中,毛澤東最早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每一表現(xiàn)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后來的歷史中,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與改革的過程中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探索,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飛躍,這也是黨員主體性的價值所在。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是黨員主體性建設的現(xiàn)實路徑。
三、對當前黨員主體性建設的幾點啟示
延安整風運動迄今已過了整整70年。在這70年中,我們黨從來也沒有停止對那段歷史的總結和反思。黨員主體性建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認識延安整風,總結歷史經驗的新視角。面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賦予我們的機遇、挑戰(zhàn),我們發(fā)現(xiàn),延安時期的諸多思想收獲和實踐經驗對我們仍具重要啟示意義:
一是高度重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系統(tǒng)學習和教育
1938年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指出,“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tǒng)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zhàn)斗力量,并加速我們戰(zhàn)勝日本帝國主義的工作”。⑦楊尚昆的話很有代表性:“在這段時間(延安整風)里,我確實讀了不少書,馬克思列寧和毛主席的不必說,少奇同志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陳云同志的《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也是必讀的。整風運動對我來說確實有很大收獲,那是從來沒有經歷過的。”⑧可以看出,通過開展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以實現(xiàn)對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無產階級先鋒隊的意識和共產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之養(yǎng)成,是增強共產黨員馬克思主義信仰的主體性建設的必由之路。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