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河北保定 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071002)
摘 要:延安整風運動中,中國共產黨人緊密結合黨的建設實際,就加強黨員主體性建設問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論探索。延安整風運動中關于黨員理論教育、黨的思想路線、黨員主體地位、黨員修養(yǎng)和黨性鍛煉、黨員主體性的實踐路徑等方面的探索,極大提高了黨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對推進新時期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具有十分重要啟示意義。
關鍵詞:延安整風運動 黨員 主體性建設
在中國共產黨九十余年的歷史中,我們始終面臨著黨員主體性建設的問題。換句話說,在我們黨的革命、建設與改革的不同階段,黨員主體性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確立,進一步的革命實踐不僅無法實現(xiàn),也可能沒有意義。延安整風運動是我們黨在革命戰(zhàn)爭背景下發(fā)起的一次全黨范圍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整風運動所呈現(xiàn)的,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越來越迫切地對革命實踐主體自身進行改造的要求,這是一個關乎黨的生死存亡,關乎中國革命的前途命運的大問題。本文主要就延安整風運動中黨員主體性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探討。
一、黨員主體性建設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理論的重要內容
主體性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觀點。馬克思指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①一切社會歷史活動都需要人來實現(xiàn),一切活動的最終目的又都是為了人自身。1937年,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指出:“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爭,包括實現(xiàn)下述的任務:改造客觀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系。”②這是毛澤東同志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高度,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問題,回答問題,成為我們加強黨員主體性建設的理論依據(jù)。
主體性是指人在對象性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自主性。共產黨員作為特殊的社會成員,不僅具有主體性,而且較一般社會成員的主體性更加顯著。在延安整風中,毛澤東尖銳指出:“有許多黨員,在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并沒有完全入黨,甚至完全沒有入黨。這種思想上沒有入黨的人,頭腦里還裝著許多剝削階級的臟東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無產階級思想,什么是共產主義,什么是黨”。③延安整風的重點是整頓學風,以解決黨內思想不純、作風不正等問題,增強共產黨員的黨性觀念,從而使共產黨員的主體性具有共同的馬克思主義思想信仰。
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中鮮明提出了共產黨員的歷史使命,即“我們共產黨員,是近代歷史上最先進的革命者,是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現(xiàn)代擔當者和推動者。共產黨員是在不斷同反革命的斗爭中去改造社會,改造世界,同時改造自己的。”④指明了黨員主體性的實現(xiàn)路徑:“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須參加革命的實踐,絕不能離開革命的實踐;同時,也離不開自己在實踐中的主觀努力,離不開在實踐中的自我修養(yǎng)和學習。如果沒有這后一方面,革命者要求得自己的進步,仍然是不可能的。” ⑤整風運動前后,我們黨進入了非?;钴S的理論創(chuàng)造時期。當時,毛澤東、劉少奇、陳云等結合實際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論探索,《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等一批理論著作為我們黨進行黨員主體性建設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