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曾為世界第一大產銀地,有著“白銀之國”之稱。“銀”是墨西哥的靈魂和心臟。它訴說著歷史,彰顯著設計,承載著藝術。亮相于龍美術館西岸館的“白銀之國墨西哥——歷史與未來”展覽,將150余件優(yōu)秀銀器展現(xiàn)給觀眾,白銀所見證的中墨兩國4個多世紀以來始終密切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在這里靜靜流淌。龍美術館館長王薇介紹:“展覽以銀為媒,囊括古代與當代兩個部分,同時呈現(xiàn)跨越數百年的藝術作品。”
1565年10月8日,一艘名為“圣巴勃羅”的大帆船,滿載中國的絲綢、珠寶、茶葉和瓷器,經過百余天艱苦航行,抵達墨西哥阿卡普爾科港,從此翻開中墨海上之路第一頁。這艘“中國之船”不僅為墨西哥帶去中國獨有的特產,也將當地盛產的以白銀為代表的物資輸入中國,兩國的這場海上貿易被稱為“絲銀貿易”。在此后的數百年,乃至海上絲綢之路終止后的1個世紀,用墨西哥白銀鑄造的鷹洋幣依然是中國許多地區(qū)最重要的貿易幣種之一。
自前西班牙時期,最早的墨西哥金銀匠人就擁有了使貴金屬千變萬化的奇妙技藝。隨后的新西班牙時期,這一技藝被銀藝工會發(fā)揚光大,大量出自匠人之手的銀制品使新大陸上的宮殿、修道院、教堂大放異彩。
策展人阿德里安娜·加列戈斯·卡里翁表示,在全球化的今天,白銀仍在墨西哥經濟和文化領域具有戰(zhàn)略性意義,它不僅在世界藝術和設計之林中足堪自傲,更是墨西哥民族不朽符號之一。
在“白銀之國墨西哥——歷史與未來”中,另一亮點便是杭州博物館收藏的鷹洋幣,這是2005年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在對吳山地區(qū)進行考古發(fā)掘時發(fā)現(xiàn)的銀幣之一,當時共出土墨西哥鷹洋幣57枚。這批鷹洋幣出土時其面上貼有剪紙的紅雙喜字樣,證明這批銀幣當時是作為聘禮之用。從描寫清末民初的小說中可了解到,那時一年的工錢僅能換12枚鷹洋幣,足見銀幣主人家底殷實。
墨西哥鑄幣廠出產的銀幣曾一度占全世界總量40%,自1572年起,這些銀幣被帶到亞洲。這些自16世紀起就在中國被廣泛使用的銀幣,至今仍是亞洲人民心目中墨西哥的形象代言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