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人:魯洪生 首都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博導(dǎo)
導(dǎo)讀:
“格物”是中國人的一種思維方式,其方法是“觀天象悟人事”(推天道以明人事),格物的目的是致知、誠意、正形修身。其中“格”的意思是感悟。
中國人從天入手,把天象和人事聯(lián)系在一起。中國人運用“格物”的思維方式從而形成了中西文化的差異,西方重點在解釋對象,中國人則認為不是解釋它,而是認識它的屬性——為人服務(wù),站在個體的需求感悟它的屬性,也就是真善美的融合,因此它的屬性一定是真實的。 例如“水”,水的屬性是沒有固定的形狀,裝在什么形狀的容器里就是什么形狀,一旦地勢陡峭就流得快,而地勢緩則流得慢,于是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由此得出,中國文化的基礎(chǔ)一定是真,目的一定是引人向善,表達一定是美,用自然現(xiàn)象表達抽象的情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