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源頭,到五百年之后才有儒家、道家等學術流派之分,并且儒家、道家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繼承了《周易》的某部分思想,而要讀懂《周易》,就須先讀懂“天人合一”。 中國自古以來認為“天人一體”,人是天的組成部分,部分必須服從整體,所以又形成了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那就是“推天道以明人事”,即“觀物取象”,觀自然天象感悟其中的天象和人事之間相似相關的屬性。 " />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一、儒家與道家的互相補充奠定了中國國學的核心框架

報告人:魯洪生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

導讀:

國學,從廣義而言,在一個國家、民族以及地區(qū)產生的文化現(xiàn)象,稱之為傳統(tǒng)文化,而在中國歷史上產生的傳統(tǒng)文化則統(tǒng)稱為國學。狹義的國學,則是特指包含文學、歷史、哲學等在內的學術思想,其中儒家與道家的互相補充也奠定了中國國學的核心框架,如果想要深入了解中國國學就必須先從這兩家切入。
  《周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源頭,到五百年之后才有儒家、道家等學術流派之分,并且儒家、道家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繼承了《周易》的某部分思想,而要讀懂《周易》,就須先讀懂“天人合一”。
中國自古以來認為“天人一體”,人是天的組成部分,部分必須服從整體,所以又形成了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那就是“推天道以明人事”,即“觀物取象”,觀自然天象感悟其中的天象和人事之間相似相關的屬性。

2014-12-11 17:47:00 來源: 宣講家 我要評論(0)
校對:張小青責任編輯:于川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