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刻,筆者腦海中閃過那樣一句話—“你們藍翔的學生不好好學習,那和清華北大的學生有什么區(qū)別?”此言據說是拿藍翔技校校長榮蘭祥的話來移花接木。想想也是,高等教育和職業(yè)教育本來存在差異化。但恐怕榮蘭祥也沒有想到,因為被網友無厘頭式地和清華北大進行橫向對比,反倒讓更多的人有了“素材”:在風靡一時的ALS冰桶挑戰(zhàn)中,幾名藍翔挖掘機學員點名清華北大。但沒有說清楚地是,冰桶應戰(zhàn)方式是操作挖掘機還是在物理電子學的試驗現場。當然,結果大家也是可想而知。
如今,面對“學神”韓衍雋的逆天成績單,鮮有人用“哪家強”來簡單粗暴地捧哏。如果此刻還強行用“哪家強”來植入娛樂,一是顯得自己沒有創(chuàng)意,二則是否定了教育本身的差別化。藍翔段子地讓人有不違和的親切感,而清華學神則起到了榜樣作用。人們更愿意去分享學霸學神的種種傳奇,畢竟在在學海無涯的奮斗中,知識永遠是有價值。在追求的這個過程中,是充滿著正能量。
【啟示與思考】
好成績和大成就,兩者之間根本不存在必然聯(lián)系。
首先必須肯定,這是個非常罕見的、極端的個例。韓衍雋中學時期就是教育強省安徽省的理科狀元,狀元進清華后淪為“泯然眾人”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但他在清華仍然是狀元。印象中,只有我國老一輩的著名化工專家、“侯氏制堿法”的發(fā)明人侯德榜先生,早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留學時,創(chuàng)造過十門功課1000分的驚人佳績。韓衍雋將來到美國留學以后極有可能也是這個樣子。
其次,青少年們可以拿韓衍雋或者侯德榜的那種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和精神做榜樣,來激勵自己奮發(fā)努力、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但是萬萬不要以“十門功課1000分”或者“十五門功課1500分”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尤其是廣大的父母家長們,更不可以拿這樣的成績來要求自己的孩子。如果家長或者學生本人不幸拿這個分數當了目標,那就不僅會非常非常地累,而且很有可能一事無成。好成績是努力學習的自然結果,如果強求,倒有可能反而成為前進的包袱和負擔。
總而言之,“清華學神”令人敬佩、值得學習,但請不要苛求他將來一定成為錢學森所說的大師級人物。人生在世,只求竭盡全力、無愧于心即可,成敗得失,要盡量置之度外。
歡迎繼續(xù)關注經典案例。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