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黨指揮,絕不允許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
軍令政令暢通,檢驗黨性原則的一把尺子
“一切行動聽指揮!”
毛澤東帶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前強調它,古田會議決議重申了它……寥寥7個字,道出了人民軍隊發(fā)展壯大的一個重要奧秘。
采訪路上,聽到這樣一個故事:有的干部一邊講要堅決反“四風”,一邊卻又公款吃喝,只不過是名目變了、地點改了……有的認為:就是吃點喝點,絕不是不聽招呼,讓我上戰(zhàn)場,肯定第一個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
“純屬瞎扯!”某部紀檢部門領導反問道,在黨紀軍紀面前,這些人平時連“嘴”都管不住,還敢妄談戰(zhàn)時絕對聽指揮?
“黨指揮槍是具體的。”某部政委王冰川說,如果口號喊得震天響,黨的決策部署卻執(zhí)行不好、落實不下,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說忠誠于黨肯定是偽忠誠。
走進南京軍區(qū)某旅“黨支部建設模范紅三連”連史館,記者看到這樣一幕悲愴的場景:
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后,張國燾挾兵自重,先是對中央決策說三道四、對中央指示推三阻四,后又宣布另立“臨時中央”。結果,造成三連的先輩們三過草地……一個人的錯誤主張,讓紅軍遭受重大犧牲。
“牢記血的教訓,一代代三連官兵將黨指揮槍信念融入血脈。”該旅政委魏海鵬介紹,僅近10年來,他們旅就經(jīng)歷了兩次重大體制編制調整,數(shù)千官兵或轉業(yè)、或復員、或交流,但無一人講條件、提要求。
一位集團軍領導說,這些看似執(zhí)行力的問題,實質上是軍令政令是否暢通,聽不聽招呼、聽不聽指揮的問題。
“和平建設時期,怎樣檢驗部隊是否堅持了黨的領導?就要看這些??!”這句樸實話,其中有著深刻的內涵。
座談中,不少官兵談到,一些干部在工作中出彩的搶“繡球”、難干的踢“皮球”,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
把聽招呼、守規(guī)矩天天喊在嘴上,落實到行動中卻變了味、走了樣,是什么在削弱制度落實的剛性?
落不落實,先看對自己有沒有利。一位營房處長說,有些人分房時跑得比兔子快,清房時動作比蝸牛還慢。還有的單位本位主義思想嚴重,應對上級檢查想盡辦法掩蓋問題。
落不落實,先看上級盯得緊不緊。有的“為官不為”,看上級“臉色”行事,不推不動、推了才動,表態(tài)很快、行動很慢。
落不落實,先看別人干不干。有時一項新的政策法規(guī)出臺后,不少人存有觀望心態(tài)、投機心理,看左鄰右舍有什么動靜,你不干我也不干。
平時尚且如此,戰(zhàn)時怎能步調一致取得勝利?
“黨指揮槍沒有平時、戰(zhàn)時之分,不存在小事、大事之別。”武警安徽省總隊政治部主任董聯(lián)星表示,服從命令聽指揮就是要“上綱上線”。聽黨指揮,對每一名黨員都不存在例外,它是一把尺子,一把檢驗每名黨員黨性原則的尺子。
聽招呼、守規(guī)矩,領導干部是關鍵。走訪三軍部隊,正值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收官之際,各級領導以上率下,以向我看齊的姿態(tài)聽意見、擺問題、管自身、抓督查,發(fā)揮示范作用,在清房、清車、清人等問題上交出了實實在在的整改成績單。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