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元典蘊含著豐富的仁愛、民本、誠信、正義、中和、大同等思想資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統(tǒng)文化基源。資料圖片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diào),要深入挖掘和闡發(f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為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先秦時期是中華文明的輝煌時期,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修《詩》《書》,訂《禮》《樂》,序《周易》,撰《春秋》,全面承繼了自伏羲以來一脈相傳的中華文化。這些儒家元典,蘊含著豐富的仁愛、民本、誠信、正義、中和、大同等思想資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統(tǒng)文化基源。
孝悌為本、仁愛友善是愛國情感之源
中國是一個倫理型社會,家庭倫理對中華民族的歷史發(fā)展、道德理想和家國情懷具有深遠影響。西周時期,周公制禮作樂,建立了“郁郁乎文哉”的周代禮制,確立了通過血緣紐帶實行國家政治統(tǒng)治的宗法制度?;谶@種特殊的“家國同構”模式,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著力用“禮”和“仁”來規(guī)范協(xié)調(diào)“五倫”關系。“入則孝、出則悌”,“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禮儀規(guī)范,為中國人構建了一個以家庭為中心向朋友、社會、國家、天下衍射的人倫同心圓,每個人從家庭孝悌倫常做起,通過孝敬父母、敬愛兄弟、關愛妻子,培育仁愛之心,陶冶寬廣胸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仁愛”原則,將仁愛之心、寬恕之行擴展到鄰居、朋友,乃至國家和天下。沿著這一道德提升路徑,儒家將修身、齊家拓展到了治國、平天下,將仁愛、友善從家庭延伸至他人、社會和國家。儒家的仁禮學說體系和家國倫理架構,不僅使其學說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而且將家國一體的意識深深植入中華民族的靈魂深處;不僅賦予了中華民族“修齊治平”的人生理想,而且培育了炎黃子孫牢固的愛國情結。今天,我們可以通過樹家風、揚孝道、倡仁愛、行友善等舉措,培育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