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空餉”是編制管理滯后的體現(xiàn)
在公眾理解中,吃空餉是在離崗情況下仍舊享受著財政工資的行為,是一項因制度宿弊而衍生出的“特殊福利”,官員在其中的角色是純粹的獲利者。但從上述湖南基層的報道看,吃空餉的具體緣由更為復雜,一些基層官員也扮演了受害者的角色。吃空餉,有些人看來是得利,有些人看來是吃虧,有些人偷著樂,有些人直叫苦。這種冰火兩重天的現(xiàn)象,是以編制管理為核心的人事制度帶來的悖論。
現(xiàn)行人事管理制度沿襲了計劃經濟時代的傳統(tǒng),仍以編制管理為核心內容。它是人員的定額、職務的分配,是老百姓俗稱的“鐵飯碗”,是一個人在機關中的“占位”。財政資金對工資、福利、待遇的配給,是跟著編制走的,無論人員是否在崗、人崗是否分離。
以編制為核心的管理,帶來了一種“編制意識”。有編制的人會將它看作永久的身份、終身的待遇,自身在機關中的合法性,這直接導致了體制內常見的尸位素餐、人浮于事、“有編不干活、臨時工在一線”的現(xiàn)象,而想方設法離崗“吃空餉”的情況,只不過是這種傾向的極致化。
但是一旦進入“領導崗位”的編制,情況又有所不同。因為與權力相匹配,崗位會引起極大的內部競爭,一些基層單位往往一方面努力擴編、增編、違規(guī)增加領導職數(shù),另一方面又劃定“退二線”的年齡線,以便給后來者及時“倒出位置”,避免內部矛盾發(fā)酵?;鶎颖黄?ldquo;吃空餉”的干部們,很大程度是在承擔著盲目擴編增編的代價,是在以“準退休”的方式為機關的流動晉升留下空間。
機構設置不能與其承擔的工作內容匹配、人員配給不能與崗位要求相匹配,人才考核、晉升、競聘、解聘完全受限于其編制性質,體制內人事管理的滯后性已經在“吃空餉悖論”中完全展現(xiàn)出來。如果一項人事管理制度,在設計上沒有動態(tài)管理的靈活度,在執(zhí)行上又難以監(jiān)管違規(guī)操作行為,那真是沒有理由不改革了。
【啟示與思考】
吃空餉屢禁不止,源于這錢來得太容易。試想,一個還在上學的學生,就已經躋身國家公務員行列,還能堂而皇之按月足額領到一筆“官餉”,這樣的“好事”“美事”誰不愿意沾邊?吃空餉者越吃越帶勁,越吃越有滋味,是因為他們著實嘗到了其中的甜頭,這也是吃空餉越清理越多的動力引擎。
治理吃空餉,固然要加強管理,健全機制,堵住制度的縫隙和權力運行的漏洞。但我認為,也要讓吃空餉者吃點苦頭。官員隨意安插親屬親信入編,有的人都調離了甚至到“陰曹地府”報到了還在原單位領工資。曾經有報道,一位吃空餉者15年不在崗,工資卡片十次變動,工資及津貼漲了一倍。這是普通老百姓可以享受的待遇么?顯然不是。編制之亂的背后,誰敢說沒有權力的魅影?
必須得指出,現(xiàn)在已經進入互聯(lián)網時代,如果相關部門還是僅依靠內部清查,那么吃空餉的情況,要么礙于情面難以根治,要么剪掉一茬風聲不再后繼續(xù)發(fā)芽。公開是最好的監(jiān)督手段,強化陽光的作用,相關部門應從機制上保障社會、公眾、媒體的監(jiān)督作用。這是被證明有效的良好經驗,不該排斥。此外,對于吃空餉者,特別是靠權力吃空餉者及其靠山,要嚴厲問責。如果構成詐騙或者貪污的,有必要通過司法手段解決,以震懾吃空餉的現(xiàn)象。
歡迎繼續(xù)關注經典案例。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