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奧結束日”豈是治污終結時?
南京市民在8月青奧會期間少吸了幾千噸粉塵,這話咋一聽似乎南京人吃虧了。這怎么能少呢,這和一日三餐一樣是我們睜開眼閉上眼都要呼吸的空氣嘛。不過,所幸的是,青奧會一結束,粉塵卷土重來,南京市民的“灰鍋蓋”終于不出意外地又回來了。
當然這是玩笑話。從控制污染來說,相信南京市民都會希望青奧會一直在南京開下去,最好永遠別結束!因為只要青奧會開著,當局就會注重污染的防治,每天的污染指數就會非常詳細地發(fā)到市民手機中,專家就會在電視中告訴市民今天PM2.5指數是多少,政府就會盯著哪些地方指數高,是什么原因,然后雷厲風行地進行整治!這樣,南京市民才能丟掉“灰鍋蓋”,迎來艷陽天。
不過可惜的是,青奧會總是要結束的,青奧會結束了,污染卷土重來似乎也在意料和情理之中。外國運動員走了,專家走了,國際奧委會的官員走了,我們的青奧會成功舉辦了,至于以后的空氣,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吧!
其實,這樣的事情我們經歷的應該已經很多了。我們餐桌上吃的蔬菜水果,農藥和化肥殘留檢測永遠要比出口歐美、日韓,甚至港澳臺的少且松;我們出口的大米、小麥永遠都是粒粒飽滿,甚至援助非洲、朝鮮的糧食標準都要比賣給國民吃的好;我們出口的家電嚴格執(zhí)行國際標準,質量杠杠的,而國內超市買到的家電,總會充斥著次品、假貨。我們總是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國際友人,卻把丑陋的嘴臉留給了自己的國民。
不管是我們的企業(yè)還是政府,都在不經意間執(zhí)行兩個不同的標準。近日江蘇為外國留學生設最高94000元一年的獎學金引發(fā)國民的集體吐槽,盡管江蘇省教育廳回應這是參照中國政府留學金政策執(zhí)行,為的是吸引更多自費生,且設政府留學獎學金是國際慣例。但這所有的理由再怎么冠冕堂皇都無法止息國民心中的憤怒和不解。在國內大學生獎學金一年才最高8000元(國家獎學金,名額非常少)的情況下,江蘇省政府給外國留學生“超國民待遇”引發(fā)的關于不公平的討論絕對不是上述理由能平息的。
青奧會結束了,但是治理污染的決心和努力不應該結束。我們的政府和企業(yè)都應該謹記,我們的國民才真正應該享受國民待遇。治理污染不應該是取悅外國運動員和國際奧委會的手段,而應該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途徑之一。所以,面對卷土重來的大氣污染,南京乃至所有面臨污染的城市,都應該把青奧會期間除污除噪的方法用到日常污染治理中,都應該把污染的檢測痛預報及時傳遞給民眾,既做到信息公開,又做到全心為民。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