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愛國為民 崇德尚藝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和引領(lǐng)全體人民團結(jié)奮進的精神旗幟,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在上海,一批知名文藝工作者正以焚膏繼晷、薪盡火傳的精神,以充滿正能量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培育、弘揚和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明年正逢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誕生于抗日烽火中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從銀幕走向歌劇舞臺,不僅讓經(jīng)典獲得重生,更能給當下社會帶來許多價值觀方面的正能量的感悟和啟示。”上海著名歌唱家、上海音樂學(xué)院副院長廖昌永最近忙于創(chuàng)作海派歌劇《一江春水向東流》。
今年3月全國兩會上,廖昌永曾透露上海歌劇三部曲的計劃,后選擇了《一江春水向東流》《日出》《家》這些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廖昌永說,這是經(jīng)過了深思熟慮的,“經(jīng)典文藝作品本身就蘊含著中華民族恒久不變的道德情操,蘊藏著核心價值觀。”
除此,廖昌永的剩余精力幾乎都投向了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中國音樂史中去“尋寶”。他的個人音樂會,從演繹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趙元任、黃自等大師們創(chuàng)作的經(jīng)久不衰的藝術(shù)歌曲,到吟唱毛澤東詩詞等,更牢牢守住了“民族、經(jīng)典”的文化立場。
“尋寶”看似辛苦,廖昌永卻樂在其中……因為在他看來,文藝家就要“愛國為民、崇德尚藝”,這八個字是當代文藝工作者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好標尺。
“好萊塢那些美國大片,其實總是把‘國家利益’掛在口上、藏在心里。我想,作為中國的文藝家,我們何嘗不要承擔起歷史和時代的使命,勇于用自己的創(chuàng)作和作品,去表達對國家、對民族深沉的愛?”廖昌永對記者袒露心跡。
自覺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者、弘揚者和踐行者,是上海文藝界工作者的共識。上海的文藝工作者充滿熱情、不知疲倦。
93歲高齡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shù)家秦怡,中秋佳節(jié)沒有休息。整理好行囊,她即將赴青海拍攝新片,更要完成登上青藏高原的壯舉。
早年因拍攝《青春之歌》《鐵道游擊隊》《女籃五號》等電影而深受觀眾喜愛的秦怡,一直想在晚年再圓電影夢。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期間,秦怡宣布由她編劇并參演的電影《青海湖畔》正等最后的資金注入,即將開機。
“不光是熱愛藝術(shù),還有一種責(zé)任,一種我們電影工作者就是要拍出好片子、對得起今天社會的責(zé)任。”秦怡說。
談到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秦怡表示,自己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大部分從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中得來,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愛國主義思想,還有為社會、為他人付出。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最要緊的東西是什么?還是一個價值。就是自己給予了這個世界什么。別人不會在乎你得到了多少,而是看你付出了多少。”整裝待發(fā)的秦怡說,“拍電影的根本就是——為人民服務(wù)!”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