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外在物質基礎,也需要內在精神的驅動。這種內在精神動力就是公共精神,“構建在一種內在精神動力之上、能對整個社會產生影響的長期文明”。
中國夢與公共精神的基本要求具有一致性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是人民追求共同幸福的宣言書,是社會公平正義的起搏器。倡導并致力于社會公平正義,使個人努力有所依托,社會財富得到合理分配。社會公平正義的回歸,不同階層之間才能找到共識,才能化解社會積怨,增進社會和諧;著眼于民主與法治的實現(xiàn);旨歸是人民幸福,人民幸福不僅僅需要物質的滿足,也有精神層面的高要求,我們必須著眼于文化事業(yè)的建設,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提高公民的素質。這與公共精神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
實現(xiàn)中國夢需要全社會力量的共同擔當
“中國夢是個人發(fā)展夢想的匯聚,不同價值主體的價值追求,必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價值沖突。要消弭沖突,形成合力,最終實現(xiàn)中國夢,需要全社會力量的共同擔當。”公共精神的核心維度,就是公民能夠超越個人狹隘眼界和個人直接功利目的,關懷公共事務、公共事業(yè)和公共利益的思想境界和行為態(tài)度,這是現(xiàn)代社會公民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美德要求。有什么樣的公共精神,就會有與之相適應的世風。公共精神是社會公德的基礎,直接影響著人們在社會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guī)范,教育和評價功能,直接制約著人們對公共事務、公共參與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公共精神是實現(xiàn)國家富強的軟實力
公共精神作為一種軟實力,是人們對共同的價值理想,堅定信念的依歸和不懈追求,是一種由內而外、潛移默化的力量,它能夠匯聚成浩然正氣,凝聚磅礴的正能量,散發(fā)著現(xiàn)代社會中的公民魅力。價值觀念、堅定信念是促進生產力發(fā)展的思想基礎。公共精神這種軟實力,最終為國家富強匯聚了更大的正能量。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