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福州市委書記不久,1990年7月24日,習近平主持召開“雙擁共建”工作會議暨總結表彰大會。他說:“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告訴我們,沒有人民的軍隊,就沒有人民的一切;沒有人民解放軍保衛(wèi)海防和維護社會治安,就沒有安定穩(wěn)定的社會局面;沒有人民解放軍的參加和支持,改革開放和各項建設事業(yè)就不可能順利進行。”
經(jīng)濟建設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經(jīng)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是什么關系,如何正確處理兩者關系,促進協(xié)調發(fā)展?
1995年7月31日,在福州市慶祝建軍68周年軍政座談會上,習近平從維護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高度闡述了兩者關系:“一個國家的經(jīng)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是構成這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最重要因素,是國家強盛、民族興旺的根本體現(xiàn)。經(jīng)濟建設關系國家的發(fā)展,國防建設關系國家的安定,兩者相互依存,互為保障。經(jīng)濟建設是全黨全國工作的中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必然為國防建設提供日益雄厚的物質基礎;而強大的人民軍隊和鞏固的國防,是我們順利進行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建設的堅強后盾和可靠保證。二者統(tǒng)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宏偉目標之中,是維護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需要。”
在2000年11月27日《中國國防報》刊發(fā)的通訊報道《支持國防建設就是支持經(jīng)濟發(fā)展》中,習近平提出:“國無防不穩(wěn),民無兵不安。支持預備役部隊建設,就是支持經(jīng)濟發(fā)展,就是支持改革開放。”
新時期,黨需要建設一支什么樣的人民軍隊?對此,有著豐富軍地工作經(jīng)歷的習近平,在閩工作期間有深遠的思考。
2002年8月3日,在福建預備役高炮師建師十周年紀念大會上,時任福建省省長、預備役高炮師第一政委習近平提出:“要把‘高舉旗幟、維護核心’作為最高的政治要求,確保部隊建設的正確方向。”他說:“預備役部隊是黨領導下新型人民武裝,一定要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在任何時候都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
在刊發(fā)于《東海民兵》2002年第9期的署名文章《以“5·31”講話為指導,開創(chuàng)預備役部隊建設新局面》中,習近平提出,“把提高‘打贏’能力作為經(jīng)常性中心工作,不斷推進軍事斗爭準備向縱深發(fā)展”,為此,“必須不斷夯實軍事斗爭準備的基礎”。
這些基礎包括:進一步打牢部隊建設的組織基礎,確保“召之能來”;進一步打牢部隊的思想基礎,確保“召之愿來”;進一步打牢部隊的法制基礎,確保“召之必來”;進一步打牢部隊的訓練基礎,確保“來之能戰(zhàn)”;進一步打牢部隊的預案準備基礎,確保“戰(zhàn)之能勝”。
加強作風建設,直接關系軍隊形象和戰(zhàn)斗力建設。習近平始終強調,要抓好部隊的作風建設,確保“打得贏”。
2002年1月17日,在福建預備役高炮師黨委全委擴大會議上,習近平提出:“嚴格按照‘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切實轉變作風狠抓落實。”他說:“抓部隊建設一定要從實效出發(fā),從真正生成戰(zhàn)斗力出發(fā),千萬不能搞形式主義的東西,要把有限的精力、財力、物力用在提高戰(zhàn)斗力上,把‘勁’使在加強部隊建設上,把‘功’花在提高工作效益上,不圖虛名、不爭彩頭,杜絕無效勞動和勞民傷財。”
2013年3月11日,習近平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明確指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ōu)良的人民軍隊,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新形勢下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駐閩部隊的很多官兵說,習主席提出的強軍目標與他在福建期間關于軍隊建設的思考,思想精髓一脈相承,一以貫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