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朱善璐:把核心價值觀 融入大學精神
開欄的話: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教育系統(tǒng)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wù)的一件大事。而校訓是中國精神文化和價值取向的一個縮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本周起,我們開設(shè)《核心價值觀·校訓》專欄,通過專訪高校負責人,深入挖掘大學校訓的精神內(nèi)涵、價值底蘊,深入探索校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點,使校訓所蘊含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時代精神、價值理念成為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大學是文化與教育的機構(gòu),其使命在育人,根本也在于以文化育人。大學的精神是價值觀的問題,大學理念、辦學思想、傳統(tǒng)歸根結(jié)底體現(xiàn)了大學的價值理想追求,內(nèi)核是價值,精神是靈魂。
記者專訪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朱善璐,聽他結(jié)合校訓和大學精神,談?wù)勑哪恐械纳鐣髁x核心價值觀。
記者:從國內(nèi)國外的其他高校來看,您覺得校訓對于一所高校的重要性是什么?在一所學校校園文化、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朱善璐:校訓是大學精神一個方面的體現(xiàn),大學的傳統(tǒng)、價值觀追求與理念、特色與行為方式,不是校訓都能反映出來的,其價值觀通過傳統(tǒng)、理念、價值追求、歷史表現(xiàn)在傳承,其與民族文化也分不開。說到底,還是與大學精神有關(guān)。我國最早的關(guān)于大學精神闡述是《大學》,它是最早關(guān)于大學精神經(jīng)典文獻之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大學精神在《大學》里開宗明義,我認為它為后來大學理念的發(fā)展,奠定了最早的思想與精神元素。“道”就是大學精神,是以大學的基本運行過程、實踐活動以及在大學人活動中體現(xiàn)對青年學生影響,分為直接性影響(剛性)和間接性影響(柔性的)。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青年學生,重點和難點都是如何做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要做到這一點,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努力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精神。因為大學精神是一所大學精神傳統(tǒng)、辦學理念、校風學風的最集中體現(xiàn),在師生中具有廣泛的認可度和強大的感召力,深刻地影響著師生的思想行為。在高等教育界有一個泡菜理論,就是說不同氣質(zhì)的大學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的氣質(zhì)也是不同的,就像用不同調(diào)料泡出來的菜的味道必然不同。這里面體現(xiàn)的就是大學精神的教育功能,就是大學精神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而校訓是大學精神的體現(xiàn),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訓,當然很好,也很必要。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重視大學精神、校訓等文化建設(shè)的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融入大學文化,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在大學校園里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
記者:您覺得大學精神和核心價值觀中的哪些精神是契合的?
朱善璐:北京大學目前暫時還沒有一個十分明確、簡潔的校訓,但我們的精神傳統(tǒng)和精神氣質(zhì)非常鮮明。如果一定要說校訓,北京大學的校訓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樣,也有三個層面。一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傳統(tǒng),這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北京大學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五四精神就是北大精神的核心內(nèi)容;二是勤奮、嚴謹、求實、創(chuàng)新的學風;三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學術(shù)氛圍,這個氛圍是從蔡元培老校長的教育改革開始形成的,正是有了這種學術(shù)氛圍,北京大學進步師生才能率先沖破封建思想的束縛,發(fā)起新文化運動,最早在中國引進和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這些傳統(tǒng)在北大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為核心內(nèi)容的北大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度契合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就是從五四精神也就是北大精神談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五四精神、北大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樣,都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歷經(jīng)千辛萬苦確立的理想和信念的集中反映,所以必然是內(nèi)在一致、高度契合的。
記者:您希望通過校訓或大學精神傳遞的價值觀,讓青年學子建立怎樣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如何潛移默化地引導他們?
朱善璐: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精神,根本目的是為了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好地成長發(fā)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倡導、12個詞,還有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四講話中提出的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幾點希望,實際上是青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途徑,我們既要全面、準確、深入地理解每個詞的內(nèi)涵和要求,又要從整體上把握貫穿其中的精神主線。
貫穿五四精神、北大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主線就是對國家、民族和人民的深沉使命感和責任感。建設(sh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每個人都要在這樣一個共同的價值目標的前提下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樹立一種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的“大我”精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