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山西運城不愁吃,不愁穿,也有份好工作。來新疆伽師干什么?就是想把這里的教育抓起來。她不圖別的,單是沖著孩子們,她認為值。
她就是伽師縣教體局工委副書記、副局長,縣雙語小學書記、校長,縣二中校長蔡秀梅。
簡陋學校緊緊揪住了她的心
來新疆以前,蔡秀梅是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qū)教育局副局長。此前,自1982年開始,英語教師出身的她,曾擔任過鹽湖區(qū)多所學校的班主任、教務主任、校長以及招辦主任,教學和管理經驗豐富。那時,她的丈夫李義海是一名從事礦業(yè)生意的富商。
而居住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一塊綠洲——伽師縣這個偏遠小縣的人們,98%以上是維吾爾族。這里雖然閉塞、貧窮,但銅礦資源卻異常豐富。
2005年12月,李義海來到伽師縣,欲在此投資開發(fā)銅礦。蔡秀梅借休假一同趕來一覽這里的獨特風景。
得知蔡秀梅有20多年的基礎教育經驗,縣委時任書記王勇智立即邀請夫婦二人參觀伽師縣的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希望蔡秀梅能給當地的教育工作指點指點、多提提意見。
“我完全沒有想到南疆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如此困難。”蔡秀梅說,“幼兒園簡陋,學校教學水平不高,這樣下去,伽師的發(fā)展前途在哪里?”
“你來幫我們吧?”王勇智書記向蔡秀梅發(fā)出邀請,“你們夫妻倆一個有資金,一個有經驗,要是肯投資建幼兒園,縣里一定全力配合。”
面對這一邀請,蔡秀梅感到很突然,她從來沒有想過會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來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一個貧窮落后的縣城,而且兩邊都有需要贍養(yǎng)的老人,怎么可能拔根而起,到這么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來投資教育?夫妻倆再三推辭。
回到運城之后,蔡秀梅心里一直覺得不忍心,那么多天真可愛的孩子迫切需要良好的教育,可她卻不能去做。夫妻倆商量的結果是,以后一定經常去伽師,給伽師教育無償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老李,我已經到了運城,王書記讓我來請你們。”2006年農歷正月初九,李義海接到伽師時任縣長穆太里甫的電話。面對真摯的邀請,蔡秀梅夫妻被打動了。
鹽湖區(qū)政府對蔡秀梅的支教行為非常支持,順利地給她辦理了調檔手續(xù)。兩人把運城的生意托付給朋友,帶著600萬元原本計劃投資銅礦的錢來到伽師。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