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57歲,1.65米……患有高血壓,走失時伴有輕度智力障礙。”7月10日開始,北京師范大學法學教授李?;墼诰┳呤У男畔⒃诰W上被大量轉發(fā),讓眾多網友和師生牽掛不已。北師大師生、法律界人士及眾多網友積極通過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網絡渠道傳遞信息,越來越多的網友參與尋找。
連續(xù)數日的網絡接力、近百小時的互幫互助,從線上到線下,從學校到媒體,愛心接力溫暖人心。7月14日早晨6時許,李教授被一名環(huán)衛(wèi)工人找到,目前正在醫(yī)院接受觀察治療。
微信助力 愛心接力
尋人啟事通過朋友圈轉發(fā)后受到各界廣泛關注
7月9日下午6時,李希慧教授在積水潭橋附近與家人走散。
李希慧教授是刑法學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目前為北師大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中國刑法研究所所長。
據其家人介紹,李希慧教授因處在生病期間并伴有輕度智力障礙(健忘、失憶、不懂求助),近一年來已基本處于病休狀態(tài)。
在向110報失蹤并多方尋找無果后,李?;劢淌谄拮釉谖⑿排笥讶Πl(fā)出尋人啟事,詳細描述了李?;劢淌谧呤М斕焖┑囊路?、鞋子和他所騎自行車的型號等信息。
李教授走失的消息受到眾多朋友和師生的關注。北師大刑科院組成搜尋小組,由院長和副院長負責,統(tǒng)籌院系所有在京老師和學生開展搜尋工作。一些熱心學生自發(fā)地發(fā)起了尋人行動,有人精心編輯了尋人啟事,轉發(fā)到微博、人人網等范圍更廣的社交媒體上,一句“回家的路,請幫忙叫一聲李希慧老師”的呼喚,引起了社會更廣泛的關注。
7月12日晨,北京師范大學官方微博轉發(fā)了尋人啟事。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官方微博率先關注并轉發(fā)了這一啟事。北師大師生、法律界人士及眾多素不相識的網友也積極參與信息的擴散。截至13日晚,這條微博僅經人民日報官微發(fā)布后的轉發(fā)量就超過4000,一些大V用戶也加入愛心接力。
7月12日,公安部門發(fā)布走失協(xié)查,調閱李教授走失后可能出現的相關重點街道、小區(qū)等的監(jiān)控視頻,發(fā)現李老師7月11日16:36—16:50最后出現在南二環(huán)北京教學植物園門口。
7月14日早晨6時許,李希慧妻子致電告訴搜尋組負責人,李教授被一環(huán)衛(wèi)工人在東城區(qū)崇文門附近找到,“身體比較虛弱”。李教授目前正在醫(yī)院接受觀察治療。
北師大刑科院曾發(fā)公告,對找到李?;劢淌诓⑵渌突貙W校者,將給予金錢獎勵。對此,校方通過官方微博表示,“定會遵守諾言”。
爭分奪秒 齊心協(xié)力
“沒有社會各界的幫助,我們很難短時間完成任務”
北師大刑科院院長、搜救行動負責人趙秉志告訴記者,“沒有北師大師生的團結一心,沒有公安機關、媒體、網友等社會各界的幫助,我們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這個任務。”
“我13號晚上11點接到通知,趕到頤和園的時候已經有七八十位老師同學在那里了,院長正在給我們布置搜尋工作。”郭妍子是北師大法學院2011級的本科生,“我們在西苑地鐵站附近發(fā)傳單,附近飯店的員工都說11號見過這么一個人,我立馬就覺得有希望了!”
李?;凼嵌妮x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13日,剛剛得知導師走失、無法取得聯(lián)系,董文輝便從老家安徽趕到北京參與搜尋。“盡管天氣很熱,很擔心老師的安危,但是看到大家都在幫助我們,立刻有了信心。”
“我沒有見過李教授本人,但是翻閱過他的著作,”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生鄒兵建告訴記者,“最早是從微信朋友圈得知這個消息,我馬上找了一位北師大的朋友核實,之后便進行了轉發(fā)。我的很多好友也轉發(fā)了這則消息。今天早上聽到李教授被找到的消息,大家都松了一口氣。”
同樣在微信朋友圈積極轉發(fā)這則消息的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永生說,“很快就找到李教授,讓人們體會到相互幫助關懷的溫暖。”
“這次愛心尋找行動,對師生來說是一次集體精神、團隊力量和人道主義關懷的洗禮,對首都和社會各界來說則是一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弘揚社會正能量的典型事例。”趙秉志說。
鏈接
如何防范患病老人走失
清華大學醫(yī)學院教授劉破資建議,要在家里老人穿的所有衣褲的口袋中都放上一張記有家庭住址、聯(lián)系人、聯(lián)系電話等信息的信息卡,為防止老人出門前換衣服,不能只在老年人當天穿的衣服上放。
同時,要做好早期防范,當老人常記不住事、丟三落四時,就要帶他們全面檢查,并遵醫(yī)囑治療。要盡量保持和諧的家庭氛圍。重癥老年癡呆癥患者盡量不要出門,輕度患者出門要有家人陪伴。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