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夏天,漫步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中美元首達成共建新型大國關系的新共識。“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一語道破新型大國關系的內核。今年3月,中美元首在荷蘭海牙出席第三屆核安全峰會期間再次會晤,重申共同推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建設,確保兩國關系發(fā)展的正確方向。
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意味著對傳統(tǒng)大國關系模式的摒棄,也為中國發(fā)展與其他大國關系提供了新思路。習近平主席說,這是雙方在總結歷史經驗基礎上,從兩國國情和世界形勢出發(fā),共同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抉擇,符合兩國人民和各國人民根本利益,也體現(xiàn)了雙方決心打破大國沖突對抗的傳統(tǒng)規(guī)律、開創(chuàng)大國關系發(fā)展新模式的政治擔當。
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依靠政治互信、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三大支柱。
政治互信是精神支柱。42年前,尼克松曾對周恩來說,“坦誠相見非常重要。要認識到,我們雙方除非認為一件事情符合自身利益,否則是不會著手干的。”如今,中美兩國利益交融更加緊密,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間更加廣闊。無論是在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還是在反恐、兩軍等方面;無論是在朝核、伊核等地區(qū)熱點上,還是在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等全球性問題上,中美都保持著密切的溝通與協(xié)調。
自2009年中美同意建立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機制以來,這一機制已經成為雙方擴大了解,增進互信,拓展合作的重要平臺。國際輿論認為,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能保證一點:美國和中國可以最大限度地扭轉雙邊關系的困難局面,至少每年一次。
(圖片說明:7月10日,第六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戰(zhàn)略對話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
中美這對合作伙伴,無需討論是敵是友這樣非黑即白的問題。中美可以有分歧,也可以存在競爭,但絕不是誰非要說服誰,壓倒誰。中美關系不必也不應成為零和博弈。前美國駐華大使芮效儉日前在《赫芬頓郵報》上發(fā)表署名文章說,一個國家最高尚的夢想就是有能力為世界和平、安全、繁榮與幸福作出貢獻,這應該是中國和美國共同的夢想。
經貿合作是物質支柱。長期以來,中美經貿合作在兩國關系中扮演著“壓艙石”和“推進器”的作用。中美雙邊貿易額去年達到5200多億美元,雙向投資存量超過1000億美元,均創(chuàng)歷史記錄。
美國財長雅各布·盧說,美中共同利益大于分歧,應化挑戰(zhàn)為機遇,通過本輪對話為兩國企業(yè)和民眾創(chuàng)造更好的合作機會,落實兩國元首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共識,讓兩國乃至亞太和全球經濟受益。
在本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上,中美雙邊投資協(xié)定談判取得進展是一大亮點。這一談判一旦取得成功,將為雙邊關系的穩(wěn)定發(fā)展注入信心,并帶來巨大共同利益。
人文交流是社會支柱。此次,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首次與“戰(zhàn)略對話”、“經濟對話”同步召開,恰恰佐證了人文交流在中美關系中發(fā)揮著愈加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建立5年來已涵蓋教育、科技、文化、體育、婦女和青年等6個領域,落實近200項重要成果;兩國人員往來每年超過400萬人次。中美人文交流已經從國家層面深入到基層民眾,對夯實中美友好的社會和民眾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