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還棲息著巨型水獺、短吻鱷和山鴨等瀕危動物及南美洲特有的大型哺乳動物貘、蜜熊、美洲豹等。顏色瑰麗的金剛鸚鵡、鸚鵡和數(shù)百種蝴蝶在綠蔭下飛舞,跟野生蘭花爭艷:蘭花在清涼的春天(八至十月)開得最燦爛。懸猴的吱吱亂叫,鳥雀的喧鬧爭鳴,加上黑吼猴的響亮吼聲交織成一片聒噪的天籟。密林深處,鹿、笨重的貘和像豬的西貒在雨林覓食:美洲虎在尋找獵物:虎貓?zhí)煨灾斏鳎矚g獨來獨往;最常見的哺乳動物是大如兔子的刺鼠與兩種野貓般大的動物:兔豚鼠和南美長尾浣熊。成千上萬的雨燕在水面盤旋俯沖,追逐昆蟲。這些雨燕,整天都在伊瓜蘇瀑布上盤旋低飛,不時穿過水幕,飛到瀑布后的巖壁上歇息。這種深褐色的敏捷小東西約長十八厘米,夏季產(chǎn)卵,在瀑布后的巖壁上筑巢。孵卵約需三周。雛鳥孵出之后,要等到五至八周(視食物多寡而定)才能飛越水幕。雨燕養(yǎng)育幼雛,非常忙碌,要在飛行之中捕捉昆蟲,含在喙里,再用唾液黏成團狀,帶回去喂養(yǎng)雛鳥。
峽谷兩旁是又熱又濕的雨林,林中長細絲狀的蕨類植物
銀河倒瀉的壯麗景觀
伊瓜蘇國家公園兩岸風(fēng)光的不同之處在于:巴西的部分更壯觀,但阿根廷部分更適合探險。要一睹大瀑布的壯麗景觀,兩岸都要走走。
伊瓜蘇瀑布:被譽為“南美第一奇觀”的伊瓜蘇瀑布是南美洲最大和最感人的瀑布,也是世界五大名瀑之一。距伊瓜蘇河與巴拉那河匯流點約23千米。它呈弧形,平均落差72米,共有275股大大小小的瀑布,組合成三大瀑布群,平均每秒流量1750多立方米,夏季流量每秒鐘達58000立方米(約為尼亞加拉瀑布的兩倍)。印第安人的瓜拉尼語稱該瀑布為“伊瓜蘇”,意為“大水”。當?shù)赜羞@樣一個美麗的傳說:某部族首領(lǐng)之子站在河岸上,祈求諸神恢復(fù)他深愛的公主的視力,所得回復(fù)是大地裂為峽谷,河水涌人,把他卷進谷里,而公主卻重見光明,她成為第一個看到伊瓜蘇瀑布的人。1541年,西班牙探險家德維卡來到這里,他是最早發(fā)現(xiàn)這條瀑布的歐洲人。德維卡并不覺得伊瓜蘇瀑布特別壯觀,只形容為“可觀”,他描繪伊瓜蘇瀑布,說它“濺起的水花比瀑布高,高出不止擲矛兩次之遙”。位于中部的瀑布群最高、最壯觀,名叫“鬼喉瀑”,因該瀑布在瀉人深淵時發(fā)出的轟鳴聲加上深淵內(nèi)震耳欲聾的回聲令人驚心動魄,故得此名。瀑布從懸崖上跌落而下,雷鳴般的轟聲為其助威,在25千米的范圍內(nèi)都能聽得見它的聲音。陽光下的七色彩虹為其增色,其中有些瀑布徑直插入82米深的大谷底,另一些被撞擊成一系列較小的瀑布匯入河流。這些小瀑布被抗蝕能力很強的巖脊所擊碎,騰起漫天的水霧,艷陽下閃爍著色彩不定的耀眼彩虹。
艷陽下閃爍著色彩不定的耀眼彩虹
南北瀑布群:北翼的瀑布群在巴西境內(nèi),是兩層平臺組成的大小瀑。南翼的瀑布群則在阿根廷境內(nèi),是兩組雙層的瀑布群。汛期時,三大瀑布群連成一道垂掛于峭壁之上的天幕,水天一色。當陽光照射到水霧上時,四周就會映現(xiàn)出一條條五彩繽紛的彩虹,景色極其壯觀。伊瓜蘇瀑布地處熱帶季風(fēng)氣候區(qū),每年11月到次年3月為雨季,這時伊瓜蘇河水位猛漲,每秒平均達1萬多立方米的巨大水量覆蓋崖壁,共同匯成一道半圓形水幕,狂瀉而下,其聲勢之浩大,如萬馬奔騰。伊瓜蘇瀑布直瀉谷底,水聲如雷,濺起的水花高達九十多米。水花濺起在巴拉那高原上,映出美麗的彩虹。
聯(lián)合瀑布:伊瓜蘇瀑布中最高的是聯(lián)合瀑布,高85米,寬4公里。其高度相當于北美尼亞加拉瀑布的一半,寬度則大三倍。直瀉峽谷激起的水花比瀑布頂端還高,日光穿透一簾水霧,幻化成數(shù)十道彩虹,與水花流霞共舞。滾滾河水墜落新月形懸崖時,受凸出的巖石阻擋,分成大約二百七十五道瀑布,有些直沖谷底,有些沖擊在巖階上分級瀉下,瑞士植物學(xué)家喬達形容這是“海洋注入深淵”。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