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萬干部30萬套房:官員群居是個黑色笑話
作為推動反腐的重要措施,官員財產申報一直被中國社會寄于很高期望。而這項制度要發(fā)揮作用有個基本前提,即保證官員財產申報的真實性,舍此,一切就失去意義。如今,面對安徽100余萬干部僅填報約30萬套房產信息,網友調侃“官員都群居”的背后,無疑是對現行官員財產申報制度效力的嚴重質疑。
有人說,安徽省近年來都有數以千計的年輕干部進入體制,這些人很多剛剛大學畢業(yè),沒有自住房很正常;再說,全國房價一直高位運行,在“公務員工資低”的一片叫聲中,即便工作多年的干部買不起房也很正常。誠然,這些因素不容忽視,但它們顯然不是導致官員“群居”的主要原因。權威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人口戶均1.02套住房,全國家庭現住房完全自有率約為85%,遠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對比之下,干部群體顯然不太可能如此嚴重地拖后腿。
就民間社會的直覺而言,官員多數“群居”的可能性也不大。原昆明市市長張祖林就曾說,有權有錢部門的人員有四五套房子很普遍。盡管未必所有有權勢部門的人員都有四五套房子,但有四五套房子的人一定不在少數。“房叔”“房嬸”“房爺”等“房X”不斷涌現,就是有力證明。聯系這些,干部人均只有0.3套房,著實讓人難以置信。
安徽曾發(fā)起過多次“清房行動”,最近一次是去年10月開始部署至今年2月結束。在這次行動中,安徽要求“對無正當理由不報告、不如實報告或隱瞞不報的,一經查處,將從嚴處理”,言辭不可謂強硬??上В購娪驳难赞o也雷打不動不少干部“群居”。究其原因,其實也并不復雜。這次“清房行動”的目標相當“嚇人”,例如自建住房超過規(guī)定面積的部分,一律按照市場價格回收或收回拍賣;違反規(guī)定多占的住房一律收回……可以想象,若如實填報,對于一些干部而言,所帶去的后果尤其是經濟損失相當嚴重。反之,若不如實填報,結果則未必很糟糕。一方面,目前房產信息聯網系統(tǒng)和監(jiān)督機制并不健全,要驗證干部的誠信度,并非易事;另一方面,即便不幸被查出瞞報,后果往往也不過是與那些如實申報的干部一樣遭遇損失——之前的幾次“清房行動”,均未曝出有任何官員因瞞報而受到嚴厲的黨紀政紀處罰?;谶@些,在如實申報和“瞞天過海”之間,不少干部選擇后者,并不足為奇。
說到底,安徽“干部都群居”也好,很多干部像姚木根一樣只填一套住房也罷(姚木根實際被舉報的房產多達十多處),都在相當程度上折射出現行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的頂層設計并不完善,尤其是缺乏針對干部瞞報的倒逼機制。這方面,俄羅斯的做法值得一學。去年4月,針對相當部分官員在原定期限尚未遞交收入與支出申報材料,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簽署命令宣布在新的期限內拒絕申報財產者將被解除公職。如今,面對同樣嚴峻的反腐形勢,中國政府也有必要將拒絕或不實申報個人財產的官員“雙開”,只有亮出“用燒紅的鐵燒盡腐敗”的強硬姿態(tài),才能讓每一個干部不敢視任何一項反腐制度為兒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