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述,在越南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音樂門類中,唯一具有全國性的是順化宮廷雅樂。雅樂始于胡朝(1400-1407年),盛于阮朝,繼承幾世紀前已成型的升龍宮廷音樂藝術,并發(fā)展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頂點。歷朝宮廷樂團,其中陳朝的大樂與小樂最為突出,并在黎朝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的了多種藝術變體。沿用升龍宮廷音樂的許多通用樂器,如月琴、古箏、琵琶、二弦、胡琴以及鐵琴、云板筒、李朝的板鼓或編鐘、編磬、陶勛、簫笛、竹琴等,并與后黎朝傳入的中華八音樂相結合,使昔日的舞蹈得到保護和發(fā)展(如六供奉、三星祝壽、四靈等節(jié)目發(fā)掘了越北民間舞蹈和宮廷舞蹈中的燈舞、棉花屋以及陳、胡朝的文舞、武舞)。此外,還創(chuàng)造出一種室內樂(順化獨唱),提高了器樂演奏技術和合奏藝術,繼承和發(fā)展了北方古戲劇藝術,打造出獨特風格的京都戲,繼承了15世紀末黎朝洪德年間的音律系統(tǒng)及音樂理論,繼承了越南總體音樂及升龍宮廷音樂運用的陰陽八卦等東方理念及“五宮七聲”等外國樂理觀念。
宮廷雅樂在每年多達100個慶典活動中,成為宮廷儀式的主要部分
順化宮廷雅樂接受華人、占人文化以及佛教、儒教和道教的影響。除采用中國宮廷音樂表演形式外,并對引進的音調、聲調進行本土化改造。順化宮廷音樂與越南戲劇藝術存在著密切關系。戲劇已成為宮廷文化生活和節(jié)慶活動中必不可少的藝術類型。戲劇中的舞姿動作取自棉花舞。宮廷音樂中的許多去掉來源于戲曲。順化宮廷音樂本身就是在多方面和藝術類型進行了豐富多樣的綜合:聲樂、器樂、舞蹈、戲劇、朗通、舞臺美術等方面的綜合藝術,可按表演門類(禮樂、室內音樂、舞臺音樂、無標題音樂、配詞樂曲、舞蹈)、樂器種類、樂譜、樂團性質、演出形式(雙合音、三合音、五絕、六絕等)、表演場所(室內、露天、廟堂、祭壇、舞臺、游船)以及曲調分成很多種類。因此,欣賞順化宮廷音樂有許多種“口味”的選擇。大型專業(yè)演出團體演出國家正統(tǒng)音樂節(jié)目,擁有大批優(yōu)秀演奏員和高檔樂器。例如,大樂就有40多名演奏者,八逸舞蹈或棉花舞多至64名舞蹈員,為之配樂的八音樂團還未計在內。昔日的宮廷演奏者均由全國各地選送,受到多年培養(yǎng)和訓練,甚至在幼年時以成為有高超技藝的藝人。宮廷藝人對樂譜和樂器均有自己獨特的表現方式,以突現自己的藝術特長。
這是評價藝術家才華眾多標準之一。長期不懈的磨練和藝術天賦。博學性體現于多種不同的角度中,樂譜是具有音樂符號的書面記錄。音樂是建立在古代宇宙觀基礎上的藝術。如同宇宙萬物的存在和發(fā)展,生活中所包含的音樂藝術也必須遵循陰陽五行法則。音樂理論體系是帶有支配性和條理性的韻律,因此,應奏要遵守這些已規(guī)定的韻律,盡管已是成文的音樂類型,傳授按韻律應奏時,口傳和手傳仍是需要和不可取代的方法。宮廷音樂作品的歌詞采用漢字和漢語詩體,古代越人的這種語言才能及博學知識,只有皇家、貴胄及知識分子才通曉。盡管如此,宮廷雅樂依然流傳至今。無論順化宮廷音樂,還是越南總體宮廷音樂,雖然難以保持昔日的原始風貌,但仍然是富有藝術天賦的越人的千年遺產。正因為如此,聯合國科文教組織于2003年11月7日決定將順化宮廷雅樂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里不得不提出的是這樣一個歷史事實:雅樂在中國歷史上延續(xù)了三千年之久,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精神,早在漢、唐時期它就遠播到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日本、韓國都有雅樂研究中心。]而雅樂在其故鄉(xiāng)中國卻“啞了”100多年。19世紀初的阮朝正式形成順化宮廷雅樂。然而,它的起源早在17世紀,當阮王在中部和南部割據時一開始萌芽。初期,本身以帶有許多門類、要素和北方的音樂精髓,是陶維茲南下輔佐阮王時從北方帶來的。19世紀下半葉至嗣德年間(1848 -1883)是順化宮廷雅樂的鼎盛時期。法軍登陸峴港入侵越南時,宮廷音樂逐漸向下坡路。
在越南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音樂門類中,唯一具有全國性的是順化宮廷雅樂
1945年八月革命后,順化宮廷雅樂隨同君主制度瓦解而衰微。1947-1948年保大帝母親慈宮太后召集宮廷樂工,恢復順化宮廷雅樂。曾經的南越總統(tǒng)吳廷艷曾資助過“叁”古典樂舞團與宮廷古樂團,招待來訪的外國元首和外交使團演出宮廷音樂。后來“叁”古典樂舞團倒閉,宮廷音樂面臨失傳的危機。80年代,宮廷音樂開始受到越南文化部和地方政府的關注。90年代,順化宮廷雅樂邁進復興階段,得以保護和逐步恢復,其標志是順化傳統(tǒng)藝術團和順化宮廷傳統(tǒng)劇院的成立。如今,保存的樂譜和資料僅僅是古代順化宮廷雅樂遺產中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在歷代傳抄過程中發(fā)生謬誤或失真。
2003年,越南雅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不僅對研究雅樂在中國諸邊國家的傳承與變遷是極有價值的,而且對中國自身恢復雅樂也具有極大的啟示意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