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系學院文化與傳播系教授郭小聰認為,隨著現(xiàn)代傳媒的發(fā)展,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日益多元,從主要依賴文字,逐步發(fā)展為更多通過圖片和影像。加之生活節(jié)奏加快和社會壓力增大,人們閱讀的時間、空間被壓縮。
(圖片:一些讀者在南京圖書館通過網(wǎng)絡讀報看書、查詢資料。)
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教授趙振江表示,近年來教育的功利化,也是導致當下中國人特別是青少年閱讀減少的重要原因。“讀書特別是讀經(jīng)典圖書,時間長、見效慢,升學考試更不會加分,很多家長自然不愿意。”趙振江說。
“沒用的書”無人問津,“有用的書”洛陽紙貴
2013年6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通過抽樣調(diào)查,發(fā)布“死活讀不下去排行榜”。在“榜單”前10名中,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全部“躺著中槍”,《紅樓夢》不幸“高居榜首”。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年來“成功學”書籍、官場小說等頗有“異軍突起”之勢。打開“亞馬遜銷售排行榜”,《洗腦術(shù)》《我最想學的說話技巧》《飯局攻心術(shù)》等位居前列。
從2010年開始,署名“小橋老樹”的《侯衛(wèi)東官場筆記》一炮而紅,接連出版八部,截止2013年下半年,其第一部第二版已至少重印25次。作者此后又出版《侯海洋基層風云》系列和《巴國侯氏》系列。在《巴國侯氏》封面上,赫然寫著“巴國侯氏系類總銷量突破500萬”。
青海民族大學師范學院教授李子華認為,“成功學”書籍、官場小說等的流行,是社會風氣整體浮躁化的縮影,不少人寄希望于通過閱讀“有用的書”,找到發(fā)財致富的所謂“捷徑”。
(圖片:云南麗江,納西族姑娘和潔瓊學習盲文和按摩推拿,開起了自己的按摩室。)
對上述書籍的流行,李子華表示擔憂:“青年所接受的往往不是成功人士靠能力、意志取得成功的人生經(jīng)驗,而是某些所謂‘成功人士’爾虞我詐的‘成功秘笈’。這類圖書如果太多太濫,小而言之不利于青年成長,大而言之不利于社會和諧。”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