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傳統(tǒng)思維看待慕課教育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別用傳統(tǒng)思維看待慕課教育

MOOC(慕課),無疑是當前國內在線教育最熱門的一個詞。當然,筆者更欣賞國人將MOOC翻譯成頗為傳神的“慕課”。其實,MOOC是Massive(大規(guī)模的)、Open(開放的)、Online(在線的)、Course(課程)四個詞的縮寫,指大規(guī)模的網絡開放課程。這是一個由很多愿意分享和協(xié)作以便增強知識的學習者所組成的新學習方式。

2012年,哈佛、斯坦福等美國頂尖大學陸續(xù)設立網絡學習平臺,在網上提供免費課程。隨之而來的是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課程提供商的興起,給更多學生提供了系統(tǒng)學習的可能。因此,2012年被稱作“MOOC元年”。

2013年,北大、清華、復旦等中國的一流大學陸續(xù)“投靠”了Coursera、edX課程提供商。于是,2013年又被稱作“中國的MOOC元年”。

事實上,中國大學的網絡大學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如雨后春筍般地開展起來了。而且很多沒有機會走進國內大學校門的學生,以及已經走出國內大學校門的社會人士,通過網絡大學獲得了大學的文憑。當然,文憑上會注有“網絡教育”字樣。

有位朋友很好奇,詢問筆者,MOOC與中國的網絡大學有什么不同?筆者是如此回答的:第一,MOOC是將眾多的優(yōu)秀大學匯集到一個平臺上,而中國的網絡大學是各自為戰(zhàn);第二,MOOC是免費的大學課程平臺,先免費學習,再收費考試、拿文憑,而中國的網絡大學都是收費的,先交學費再上課,最后拿文憑;第三,MOOC是美國式教育思維,而中國的網絡大學還是傳統(tǒng)教育思維。

2012年,也就是“MOOC元年”那年,筆者曾經與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周其鳳談及“北京大學是不是北京的大學”的問題。周其鳳特別提及一個“解決方案”——如果有足夠的資金,希望能夠創(chuàng)辦類似MOOC的在線教育平臺,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學習北大的課程。在周其鳳校長退休之后,北京大學加入了MOOC之一的edX。

周其鳳的想法,多少代表了國內大學校長的觀點。在中國教育行政化的大環(huán)境下,學校校長很多看上去很美的想法,或許永遠只能停留在想法的層面。其實,中國校長們免費在線教育的想法,依然沒有走出教育公平、均衡發(fā)展的教育思維。

為什么互聯(lián)網在中國只產生了網絡大學、網絡中學、網校,而在美國卻出現(xiàn)了MOOC,其根本差異就在于中美思維方式的不同。眾所周知,美國的大學都是寬進嚴出。在大學本科教育之中,以通識教育為主要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個性;以自主學習為主要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精神、獨立精神。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跨專業(yè)甚至跨學校學習。

美國大學的開放性辦學,本身就給學習者提供了開放學習的基礎。因此,MOOC的出現(xiàn)只是美國教育開放性的進一步開放。而中國的大學在MOOC的沖擊下,也開始免費開放大學的教學資源。

那么,美國教育的開放又是從何而來的?也許不是出于公平、均衡的思想,而是源自以“不確定性”、“非中心性”、“非整體性”、“非連續(xù)性”等為核心內容的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在后現(xiàn)代哲學觀中,知識并非客觀的真實事實,而是人們自己或社會建構出來的。同樣,個人的專業(yè)也是在對于“個人事實”的整理與重建之后形成的。

因此,MOOC教育所要創(chuàng)造的是,讓每個人在知識的選擇中,自己建構自己,最終使每個人都能夠成為自己世界的科學家。

責任編輯:鄭瑜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