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45.4%:嚴(yán)懲犯罪筑牢個人隱私“防火墻”
2013年人民法院一審刑事案件中,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同比增長高達45.4%。
全國人大代表楊震認為,網(wǎng)雖無邊,行要有界。近到垃圾短信,遠到“棱鏡門”,個人和國家無不被隱私權(quán)的侵犯所困擾。法律就是要維護好這個“界”,筑牢個人隱私的“防火墻”。
全國人大代表秦希燕律師說,今年維護網(wǎng)絡(luò)安全已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未來還需補齊短板,盡快制定個人隱私保護的專門法律;考慮降低入罪門檻,加大法律震懾力,確立“誰收集、誰保護;誰泄露,誰擔(dān)責(zé)”的基本原則。
國家賠償案占比0.02%:力破公民“獲賠難”
在2013年人民法院審執(zhí)結(jié)案件中,國家賠償案件占0.02%。
入獄近十年,再審改判無罪,2013年5月,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張輝、張高平作出國家賠償決定,分別支付國家賠償金110萬余元。
“此類案件數(shù)量雖少,卻不能掩蓋這一制度背后尊重人權(quán)、提供救濟、自我糾錯的進步意義。”全國人大代表吳青律師認為,要暢通公民賠償請求的渠道,完善賠償程序,保障公民救濟權(quán)利,力破此類案件的“獲賠難”。(參與采寫:劉元旭、姜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