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的政治傳播
中國政府網今年“玩”了一把“自媒體”,每天至少兩次通過微信推送新聞。
李克強總理5日作完政府工作報告后,該微信推送代表、委員、官員、民眾、媒體等不同方面觀察到的報告亮點,并附上權威解讀和數據分析,其中《50句話讀懂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看兩會》等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引起廣泛轉發(fā)。
人大、政協(xié)的微信公眾平臺每天推送會議動態(tài),還會提醒第二天的日程。
邵志清說,互聯(lián)互通這個移動互聯(lián)網的基本特點要求政府部門加快轉變治理體系和理念,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移動互聯(lián)網正深刻地影響中國政務信息的公開。”互聯(lián)網專家沈陽說,信息透明公開將大幅減少流言、誤解,促進官民雙向交流達成共識,及推進反腐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創(chuàng)始人雷軍接受采訪時說:“互聯(lián)網思維就像我黨的群眾路線,就是用互聯(lián)網方式,能夠低成本地聚集大量的人,讓他們來參與,相信群眾,依賴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雷軍所說的互聯(lián)網思維正被中共領導集體高度重視。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學者常江評價,中國各級黨政部門不斷增強新媒體意識,而且還在操作中取得了好效果。
2月19日,北京市委宣傳部主管主辦的千龍網發(fā)布圖表新聞《習主席的時間都去哪兒了?》。在新聞中習近平以漫畫形象出現(xiàn),上身穿白色襯衫搭灰色夾克,下配深藍色西褲,解釋自己的時間如何被調研、訪問、會議占用。
新聞得到網友高度贊揚,紛紛轉發(fā)并高呼“好萌”。“時間去哪兒了”也愈發(fā)成為時下中國的一句流行語。
“至少現(xiàn)在民眾可以比以前更加清楚地了解一度比較神秘的政治決策過程,并能更加方便地對代表和委員的履職、參政議政加以檢視,這是思想解放和技術進步帶來的變化。”常江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