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批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連任者
首批三名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中,朱雪芹是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名單上的“碩果僅存”,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的另外兩位農民工代表,廣東團的胡曉燕后來成為公務員,重慶團的康厚明成為黨的十八大代表,只有朱雪芹仍以農民工身份當選?,F(xiàn)在,朱雪芹沒有了五年前的忐忑與不安,多了一份自信和穩(wěn)重。
2008年,31歲的上海華日服裝有限公司營銷主管、工會主席、團支部書記朱雪芹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她是中國首批3名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之一。那一年的全國人代會上,朱雪芹成為媒體采訪的熱門人物,尤其作為女性農民工就更加倍受關注。
一晃5年過去了。2013年,36歲的朱雪芹再次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這次農民工代表的人數(shù)雖說增至到31名,但唯一連任的農民工代表卻只有朱雪芹一人。她表示,要再接再厲,繼續(xù)為2.6億名農民工代言,真正維護好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談到從打工妹到全國人大代表,后來又成為3名農民工代表之一,如今還將繼續(xù)履職,朱雪芹感慨萬千。
她出生在江蘇睢寧農村,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她上有兩個姐姐,下有一個弟弟,由于家境貧困,17歲讀高中時就被迫輟學,到蘇州打工,在遠離城市的郊區(qū)一家民營服裝企業(yè)做襯衫。后跟隨二姐到上海,進入了中日合資的上海華日服裝有限公司。剛到公司時,她是什么都要從頭學的“菜鳥”。然而,經過她的刻苦學習和不懈努力,一年半以后,年輕的朱雪芹便成為了廠里的生產骨干。1998年,由于工作優(yōu)秀,她被公司選派到日本廣島總部學習培訓3年。在這3年的培訓中,她以自己的表現(xiàn)征服了嚴厲的日本董事長。他想把朱雪芹留下來,在日本總部發(fā)展,管理公司業(yè)務,月薪20萬日元。但朱雪芹毅然決定返回祖國,并將在日本的所學全部用在工作中并不斷改進,為企業(yè)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朱雪芹的努力獲得了回報,她從一個普通的打工妹,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上海市民。她的成長進步被一個又一個榮譽所記載:2004年她當選為全國知識型職工先進個人、上海三學狀元;2005年被評為全國紡織工業(yè)勞動模范,獲得了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首屆五一巾幗獎;2004到2006年連續(xù)三年當選為上海市勞動模范;2008年獲評為全國十大杰出農民工。
隨著閱歷的增加,朱雪芹開始收集農民工群體在城市中面臨的難題,思考如何維護農民工群體的權益。她利用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在各種場合呼吁全社會關注農民工問題,關愛農民工,成為了一名積極的農民工代言人。她的事跡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獲得了很多人民群眾,尤其是農民工群體的全力支持,使得她最終能當選為為農民工代言的全國人大代表。
全方面關注農民工問題 積極履職踐諾
朱雪芹對農民工的關注涵蓋各個方面。從養(yǎng)老、醫(yī)療保障、工資收入、安全保障到子女上學、精神文化需求、預防農民工二代犯罪等方面,她都研究并撰寫過相關議案或建議。
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履職期間,朱雪芹提出14份建議,并領銜提出1份議案,例如農民工社會保障異地轉移,農民工子女入學入托,農民工養(yǎng)老及完善勞務派遣等。2013年連任全國人大代表后,她又提出了兩個建議:一個是關于預防農民工二代犯罪;另一個是建議政府扶植主旋律影視作品,引領農民工生活。相比較之前提出的議案和意見,這次有了經驗,羽翼漸豐的朱雪芹準備得更加充分,調研更加深入,更注重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如她提出的預防農民工二代犯罪的建議,就如何預防提出了五條意見,即完善政策制度和社會保障機制,改善家庭、學校教育環(huán)境,增強對城市的文化認同感,強化法制宣傳教育及做好挽救工作等,為相關職能部門改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便于他們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朱雪芹提出的“關于建議扶植主旋律作品引領農民工精神生活的建議”,在她的持續(xù)關注下,得到了中宣部的高度重視。中宣部在答復函中提出了六方面的具體措施,力求通過把農民工納入文化惠民工程實施范圍、引導社區(qū)組織安排適合農民工參加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引導企業(yè)把農民工當作職工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扶持公益性民間文藝團體等措施,真正改善農民工精神生活。
拓寬履職渠道 更好地為農民工服務
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后,朱雪芹不斷總結如何多渠道反映農民工合理訴求,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在履職中,她感到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而通過搭建平臺,利用社會的力量,卻可以為農民工朋友做更多的事情。為此,她在上海市普陀區(qū)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朱雪芹工作室”和“普陀區(qū)青年志愿者服務中心朱雪芹分中心”,集社會之力關注農民工群體的生存發(fā)展。
朱雪芹在普陀區(qū)司法局的支持下,成立了“朱雪芹工作室”,并以新惟所知名律師樊颙及其團隊為專業(yè)法律支撐,通過開展法律援助、法律咨詢、普法宣傳等多重法律服務方式,全力打造普陀區(qū)外來務工人員法律援助的綠色通道。每月第一個周四下午,朱雪芹準時接待來訪。工作室成立以來已經為1000多名農民工討回了公道。
朱雪芹還在普陀區(qū)總工會的支持下,成立了普陀區(qū)青年志愿者服務中心朱雪芹分中心。重點聚焦有困難的來滬務工人員及其子女,推進“攜手相牽”關愛行動,與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如復旦大學“牽手·希望”公益社團、華東政法大學法律援助中心志愿者服務隊和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系開展結對,共同幫助那些急需幫助的農民工家庭。在朱雪芹的帶領下,復旦大學的志愿者專門到農民工子女集中的地方,定點定時給他們輔導,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還邀請他們去大學校園參觀,體驗大學生活,激勵他們好好學習,更好地融入上海。華東政法大學的志愿者向農民工朋友傳授法律知識,幫助他們學法、守法、用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朱雪芹還鼓勵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系的志愿者深入企業(yè)、廠房、園區(qū)為農民工朋友做心理咨詢,幫助他們解決心理難題。在朱雪芹的倡議下,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為農民工服務的隊伍中來。這不僅幫助農民工朋友解決了很多難題,更讓他們感受到在城市中他們并不孤單,很多人都在關心他們、支持他們。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