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根據需要,要在北京建設“十大建筑”,當時人力、物力都十分緊張。在興建天安門前建筑工程時,有一千多戶居民要搬遷。周恩來幾次指示要關心拆遷戶的居住問題。有關部門根據他的指示,專門撥了3000萬元為拆遷戶修建住宅。人民大會堂建成后,他又指示邀請原來住在天安門地區(qū)的拆遷戶參觀人民大會堂,并請他們在人民大會堂看一場電影。
周恩來就是這樣一個真正的人民公仆,他把“永遠不與群眾隔離,向群眾學習,并幫助他們”作為自己的修養(yǎng)要則,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他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保持同群眾的聯(lián)系。如今,中央正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溫周恩來的這些事跡,對落實“八項規(guī)定”,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有著重要的意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