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 年 8 月,毛澤東領導對美斗爭時作出正確的判斷:“美國人和我們都怕打仗,但是誰怕得更多一點呢?是杜勒斯怕我們怕得多一點。這里有一個力量的問題,人心的問題。人心就是力量。”
1965 年 6 月 16 日 ,毛澤東和周恩來聽取關于“三五”計劃和三線建設的匯報。毛澤東認為“三五”計劃投資項目多了,指標也高了。并語重心長地說:“向老百姓征稅征糧,多了會鬧翻,不行的。這是個原則問題。要根據(jù)客觀可能辦事,絕不能超過客觀可能。要留有余地在老百姓那里,對老百姓不能搞得太緊。總而言之,第一是老百姓,不能喪失民心;第二是打仗;第三是災荒。計劃要考慮這三個因素。脫離老百姓毫無出路,搞那么多就會脫離老百姓。”
以上這些毛澤東唯民心民意是從、民意不可違、人心向背決定一切的重要思想,顯示他那民心為尊、民生為重的人民情懷。
毛澤東注重人格塑造
毛澤東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人格典范,具有崇高的人格精神和巨大的人格力量,他也十分重視全黨全民的人格修養(yǎng)和人格鍛煉??谷諔?zhàn)爭時期,美國《時代》首席記者白修德采訪毛澤東以后,在《中國的驚雷》一書中對毛澤東的人格力量嘆為觀止:“毛澤東的人格支配著整個延安”! 30 多年過去,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的女婿戴維?艾森豪維爾走出中南海新華門之后,同樣折服于毛澤東的人格魅力,用一句話傳神地描繪了對垂暮之年的毛澤東的深刻印象:“十里之外,就可以呼吸到他的個性。”
毛澤東從青年時代起就注重修煉人格和伸張人格,以后更把人格問題作為無產(chǎn)階級向反動統(tǒng)治者進行斗爭的銳利武器。他曾要求抗日軍政大學“今后教育要注意人格的教育與人格的陶冶,人格的教育即思想意識的鍛煉”。他有一段膾炙人口的名言:“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可視為關于中國人民群體理想人格的經(jīng)典表述。
毛澤東真誠地深情地呼喚“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崇仰艱苦奮斗的人生,認為“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精神就是由這里頭出來的”。他要求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中國人民“人格光明”,“有云水襟懷,有松柏氣節(jié)”;他贊揚中華民族有骨氣、有志氣、有朝氣的人格精神,頌揚朱自清、聞一多“以身殉志,不亦偉乎?”的人格氣節(jié);頌揚“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他倡揚自尊、自強、自立的人格氣質,“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氣”的這樣一種人格意志;他推崇又紅又專、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格理想和大公無私、克己奉公、埋頭苦干、忠實積極的修養(yǎng)作為;他煥發(fā)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為國為民、救國救民的人格意識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蔑視困難、無所畏懼的人格精神。試圖以此建立起中國共產(chǎn)黨人理想人格的支柱和魂魄,創(chuàng)建純粹高尚的人格觀念體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