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石窟教堂
如果說,是自然賦予了卡帕多西亞獨特的景觀的話,那么真正使這里成為一個謎一樣地方的則是那些人工開鑿出來的洞穴。兩千多年前,土耳其先民希太部族在此鑿洞而居。公元 4 世紀,基督教傳入土耳其中部高原,在這里建起了各種基督教宗教建筑。到了 9 世紀,有許多基督教徒來到此山中鑿山居住,并將洞穴粉飾布置成教堂,在墻壁上畫上《圣經(jīng)》中的人物畫像,至今仍色彩鮮明,清晰可見。公園中部有格雷梅天然博物館,由 15 座基督教堂和一些附屬建筑組成,其中包括一些希臘式的教堂建筑和建于 11 世紀的圣巴巴拉教堂及建于12 — 13 世紀的蘋果教堂等。于爾居普鎮(zhèn)附近石筍林立,到處聳立著的石峰和斷巖,許多巖洞如蜂巢般穿插在巖石之間,而巖洞內(nèi)部又有機地連接在一起,成為相互貫通的高大房間。到 13 世紀時,該區(qū)域的山洞已密如蜂巢。已發(fā)現(xiàn)有三百多座從巖石開鑿出來的教堂。有些教堂的墻壁和天花板上繪有多彩的圖畫。 14 世紀時,這個宗教社區(qū)湮沒了。后來到了 19 世紀,修道士們又回來住在這些巖錐體里,一直到 1922 年。如今,有些山洞變成了土耳其人居家的住所,另一些則用作貯藏或牲畜廄棚。光陰荏苒,這里早已聽不到昔日誦讀經(jīng)文的聲音,我們只能從那些雖已略顯斑駁但色彩鮮艷依舊的壁畫當中去想像教堂中曾有的光景和氛圍,感受那跨越時空的虔誠與莊嚴。
巖穴教堂
被現(xiàn)代人稱之為“蘋果教堂”的石窟教堂規(guī)模雖小,但處處典雅華貴。其內(nèi)部天井以拱門支撐,上面繪有圣像畫,由于教堂位于直立的巖石上,因此沒有大門,必須通過狹窄的巖棚始可進入。
而被稱為“黑暗教堂”的石窟教堂由于窗戶很小,白天的光線照不到教堂內(nèi),繪畫不易褪色,因此里面的壁畫色澤鮮艷、保存良好。
卡帕多西亞真正引起世界轟動的,是人們偶然發(fā)現(xiàn),在山巖下還隱藏著一批足可容納1.5萬人居住的遠古地下城市。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座坐落在今天的代林庫尤村附近。
在這看似荒無人煙的懸崖絕壁中,隱藏著成百上千座古老的巖穴教堂、不計其數(shù)的洞窟住房和規(guī)模宏大的地下建筑遺址。遠望去一座座石丘拔地而起,上面密密麻麻開鑿了無數(shù)窟窿。近處還能看見崖壁上的門、窗和通風口,原來山體內(nèi)部已被掏空成蜜蜂窩一樣的居室。這些洞穴的位置高低不一,高的甚至有16層,要到達高處的洞穴往往需要繩梯。攀進洞穴往里面走一走,會發(fā)現(xiàn)山體內(nèi)還有東羅馬帝國時期基督徒挖掘的修道院和教堂,其空間顯然比普通洞穴寬闊得多,巖石被巧妙的雕琢成拱門、圓柱和拱頂。教堂的內(nèi)壁裝飾華麗,精美的圣像、細膩的壁畫以及優(yōu)雅的柱廊與洞穴外部的荒涼世界形成巨大反差。
迎著朝霞飛行的熱氣球
從規(guī)模估算,這樣的聚落至少能容納好幾千人,然而這些人如何能在這貧瘠的土地上存活下來。地理學家告訴人們,在遠古時期這里湖泊遍布,草木繁盛。隨著氣候變遷,安納托利亞高原的氣候漸漸干燥起來,雨水逐年減少。由火山灰堆積成的凝灰?guī)r山體,其表面不易形成土壤層,因此這里的巖石裸露,寸草不生。然而在山澗峽谷中情況卻大為不同,風化的沙土疏松多孔能夠發(fā)育成土壤,只要有溪水流淌或者地下水充沛,峽谷中的植物一定郁郁蔥蔥,成為荒原中的綠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