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政府治理的模式,就是治理的關(guān)鍵詞,又發(fā)生了變化,叫g(shù)overnance。governance和government的區(qū)別在哪里呢?government的意思是,用政府、用國家來管,它是唯一的,連產(chǎn)權(quán)也都是國有制,即使是集體所有制,也是國有制的很多方式,希望它今后變成國有制。
現(xiàn)在發(fā)生變化了,就是governance。governance是講,除了政府以外,其他的社會力量也同時參與治理。這個變化應(yīng)該是九十年代以后才開始實現(xiàn)。為什么這么講呢?我自己做了一下key word search,才發(fā)現(xiàn),一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治理這個詞跟今天我們理解的治理完全不一樣。當(dāng)時治理的對象不是人。治理的對象是治理黃河,治理沙漠,治理三廢,都是那種自然體。“治理”變成今天意義上的governance,就是九十年代以后在中文語境里面才真正出現(xiàn)。
剛剛開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一個很重要的目標(biāo),就是要建立現(xiàn)代的國家治理體系,加強國家的治理能力。所以“夢”變了,治理國家發(fā)展的方式整個發(fā)生變化了。從governability,到government,到governance。
但我要講的是前兩個階段好像比較容易,因為governability的問題,不管你用專政的方法還是什么方法,你要建立一個有效政府,就成了。government,也比較簡單,因為政府把資源都壟斷到自己手里,把事情辦成,就行了。但是governance涉及到政府和非政府的力量一起共治。
聽起來很簡單,現(xiàn)在三中全會文件也講了,很簡單,該市場處理就市場處理,該國家處理就國家處理。問題是什么該市場處理,什么該國家處理,這個非常不清楚。我前不久寫過一本小書,就是解釋卡爾•波蘭尼一本大書Great Transformation(《大轉(zhuǎn)型》),這本小書叫《波蘭尼的大轉(zhuǎn)型和中國的大轉(zhuǎn)型》。卡爾•波蘭尼講,三樣?xùn)|西不能完全市場化,一個是土地,一個是勞動力,一個是貨幣。三中全會的文件里面這三方面都涉及到了,那在什么意義上,在多大程度上這三樣?xùn)|西可以市場化,在多大程度上不能市場化,我們僅僅說變成governance,光說不行,還得要進一步探索。所以今后的任務(wù)非常重,這也是這個中心需要研究的問題。我祝賀你們愿意承擔(dān)這么繁重的研究任務(wù)。
好,謝謝。
(文字稿未經(jīng)作者審核)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