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被永遠定格在為民奔波的路上;生命,被永遠定格在為民服務的崗位上。
8月27日,在護送患病牧民群眾前往縣醫(yī)院就診的途中,仲巴縣吉拉鄉(xiāng)鄉(xiāng)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扎西尼瑪和22歲的大學生村官達扎走完了他們生命的最后一程,長眠在杰瑪央宗冰川旁,長眠在榮久河畔,長眠在草原百姓的心中,用生命踐行了黨的群眾路線。
仲巴,藏語意為“野牛之地”,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干燥、寒冷、風沙漫天、暴雪肆虐,最低氣溫可達零下四十多度,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中,一大批像扎西尼瑪和達扎這樣優(yōu)秀的黨員干部扎根于此,察民情、聽民意、解民憂、暖民心,踐行著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
由于不久前在鄰縣牧區(qū)發(fā)現(xiàn)牲畜疫情,8月25日,仲巴縣各鄉(xiāng)鎮(zhèn)接到了加強防控、開展疫苗注射工作的通知。
疫情就是命令,近20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告訴扎西尼瑪,一旦疫情蔓延,牧民的損失將難以估量。由于當時鄉(xiāng)黨委書記正在縣里參加會議,鄉(xiāng)長又在休假,在家主持吉拉鄉(xiāng)工作的扎西尼瑪便親自帶領縣畜牧局和鄉(xiāng)畜牧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前往各村放牧點,開展疫苗注射工作。
43歲的扎西尼瑪出生于仲巴縣偏吉鄉(xiāng),是土生土長的仲巴漢子,對仲巴這塊養(yǎng)育他的土地充滿感情。1994年參加工作至今,他始終以一名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把群眾裝在心中,無數次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沖鋒在前。來到吉拉鄉(xiāng)工作的2年多里,扎西尼瑪走遍了鄉(xiāng)里的每個村、每個牧場、每條道,以至于有人送給他一個“GPS”的綽號,沒有他不知道的湖泊河流、沒有他不知道的村落、沒有他不熟悉的村道。
26日下午4點,扎西尼瑪一行正在最仁村放牧點開展疫苗注射工作時,突然接到革慶村73歲老勞模桑梅家屬打來電話,“老人關節(jié)水腫病情惡化,同時引發(fā)其它病癥,急需送醫(yī)院救治,請鄉(xiāng)里派車和醫(yī)務人員過來。”聽到這個消息,扎西尼瑪一刻也不敢放松,結束最仁村疫苗注射工作后,當晚9點便趕到病人所在草場。此時,天色已黑,榮久河橫在眼前,看不清河道,他們便在河岸用鳴笛、閃車燈的方式發(fā)信號一個多小時,都不見對岸有反應,終未能接到病人。
心系桑梅病情的扎西尼瑪一夜無眠,決定明天無論如何都得接他去醫(yī)院。
第二天,按照原定計劃,扎西尼瑪一行將前往革慶村開展牲畜疫苗注射工作。不料天氣陰沉、烏云密布,眼看著一場大暴雨即將襲來,同事建議改天再去,扎西尼瑪擺擺手說:“都已經通知群眾了,我們今天不去就會失信于大家。再說,早去一天就能早一天預防疫情,群眾的財產就會多一份保障。”
到達目的地后,扎西尼瑪立即安排疫苗注射工作,并在大雨中焦急等待桑梅家的電話。中午1點左右,桑梅家屬再次打來電話,請求鄉(xiāng)里派車將老人送往縣醫(yī)院進行救治。“病人耽誤不起,我去接他。”顧不得工作勞累,也來不及吃午飯,扎西尼瑪決定立即出發(fā)接病人。
“現(xiàn)在雨水較大,河水也漲了,路也不好走,你們就在這等一會兒,我快去快回!”隨行的防疫工作人員要求一起前往,扎西尼瑪堅決不同意。
剛到革慶村工作22天的大學生村官達扎找到扎西尼瑪:“我是他們的村官,對面哪怕只有一戶,我也要去了解情況,更何況是病人!”。達扎今年大學剛畢業(yè),選擇了村官這一最貼近基層、最貼近老百姓的工作。到仲巴后,達扎不僅沒有在惡劣的氣候環(huán)境面前退縮,而是積極主動了解村里的情況,在參加工作短短的22天里,他就6次主動深入夏季牧場開展工作。
看著達扎堅定的眼神,扎西尼瑪考慮再三最終答應了他的請求。帶著村衛(wèi)生員和一名知曉桑梅家放牧點的牧民,扎西尼瑪和達扎急忙驅車前往桑梅家。
大雨中,榮久河的河面寬了幾十米,此時涉水過河無疑將面臨巨大的危險,但眼看著桑梅老人病情逐步惡化,扎西尼瑪一行決定冒險過河。汽車緩緩駛入河道,迅速上漲的河水沖刷著車身,激起的水花似乎在發(fā)出警告,但身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人民公仆,又怎能辜負群眾的重托、置群眾的生命于不顧呢?水勢愈加洶涌,似乎要席卷一切,越野車也漸漸無法承受水流的沖擊,一陣急流襲來,車輛不幸被掀翻在湍急的河水之中……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