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一位90歲高齡的老人走進了我們的視野,嵌入了我們心中,她是開國少將、農(nóng)民將軍甘祖昌的夫人,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11月6日,龔全珍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讓我們又一次近距離的品讀這位老人身上所傳承的群眾情懷:始終堅定信念,活躍在群眾之中;無私奉獻,傾情服務群眾。
在龔全珍身上,沒有發(fā)生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沒有刻畫感天動地的驚人映像,但是她在平凡中孕育出來的聯(lián)系服務群眾的寶貴精神,在潤物無聲中已然感人至深。其實,讓群眾路線變得生動的腳本有很多種,但更多的時候需要的是如龔全珍一樣,用一點一滴的平凡演繹群眾路線的“生動腳本”,唱響為民服務的最美好聲音。
有一種情懷,叫心系群眾。只有心里時時裝著群眾,才能事事為了群眾。龔全珍認為:甘祖昌將軍留給她的最大財富是——心里總裝著百姓,回鄉(xiāng)當農(nóng)民以來,用自己工資建設農(nóng)村,有生之年一定要將這寶貴的精神財富傳承下去。離休后,她生活上很節(jié)儉,但對幫助他人,卻盡其所能。在為社區(qū)黨員作輔導時,她語重心長地以甘將軍一生為黨、為人民奉獻的感人事跡勉勵社區(qū)同志搞好服務。女兒甘公榮在她的教育下繼承和發(fā)揚無私奉獻的精神,經(jīng)常向社區(qū)困難居民伸出援助之手。她不僅把群眾放到了自己心上,也將群眾情懷融入了他人心中。
有一種行動,叫融入群眾。只有把自己放在群眾中,才能真正待群眾如親人。她與左鄰右舍相互關(guān)照,融洽相處,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邊的街坊鄰舍,引領(lǐng)社會新風尚。她堅持在琴亭鎮(zhèn)金城社區(qū)“龔全珍工作室”開展社區(qū)輔導,在她的勉勵下社區(qū)建立了“1365”社會管理新模式,提出了“溫馨社區(qū)、和諧家園”的服務目標,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她關(guān)心下一代成長,熱心為青少年開展理想信念和傳統(tǒng)教育,悉心照料留守青少年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她以實際行動證明了如何融入群眾,踐行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
有一種品質(zhì),叫服務群眾。只有真心實意服務群眾,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同。龔全珍從離休至今,仍一直在為群眾的事情忙碌。她通過講一堂黨課、觀一個基地、作一次輔導、學一句名言、談一番感受、行一次慈善等活動,建立起龔全珍工作室的長效服務機制,輔導黨員干部和社區(qū)居民,深受干部群眾歡迎。她主動與困難群眾結(jié)對幫扶,幫助困難群眾走上致富路、幸福路,熱心為群眾排憂解難,積極捐款捐物,廣受群眾好評。服務群眾是黨員的品格特征,在龔全珍這位有著60年黨齡的老黨員身上,更是透射出一枝一葉關(guān)愛群眾的優(yōu)秀品質(zhì)。
平凡,看起來簡簡單單,做起來卻總含著不易。從龔全珍的平凡中我們讀出了更多的深意:“平凡”是踐行群眾路線的真諦,是黨員服務群眾的高尚精神境界,不論在什么崗位上,只要是一名黨員,都應該學會以“平凡”踐行群眾路線中所蘊含的執(zhí)著和韌性、無私和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