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已進入第六個年頭,本期我鎮(zhèn)的課改工作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依據《羅田縣基礎教育課改工作計劃》,一如既往的推進課程改革進程,全面深化和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新課程的教學研究,繼續(xù)深入學習和驗證驗證《課標》和教材,積極撰寫經驗論文;繼續(xù)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深化和改革適合新課程的教育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深化學校特色建設,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學校將課改放在重要位置,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xù)認真組織教師深化學習和領會新課程理念,將課改管理作為教學常規(guī)管理,改革管理模式,不斷深化課改工作。
本學期,我校課改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全國、全省農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及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緊緊圍繞市、縣的工作要求,增強發(fā)展意識,加強教學研究,發(fā)揚全校教師團隊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深化學校特色建設,努力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為創(chuàng)縣級示范學校而不懈努力。
1、讓教師和學生人人得到盡可能大的發(fā)展,個個得到盡可能多的關愛。
2、認真學習和領會新的課程標準,扎實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優(yōu)化教學過程,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改進教師培養(yǎng)、培訓工作,建立校本的教師培養(yǎng)、培訓制度,增強教師教育對課程改革的促進作用。
4、學習新的教育教學評價方法和制度,建立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學校課程實施的評價體系,實施新的評價方法。
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的一項重大教育變革。它對于從根本上確立廣大教師先進的、科學的教育思想,從根本上改進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從而確保基礎教育有重大突破,使面廣量大的有個性、有創(chuàng)造力的、身心和諧發(fā)展的、能肩負起現(xiàn)代化建設重任的一批批人才茁壯成長?;A教育課程改革從根本上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為使學校課改工作真正做到領導有力、措施落實,真抓實干,必須要加強領導、建立領導機制,為此,我鎮(zhèn)成立以中心學校校長為組長的課改工作領導小組。并根據學校實際、學生實際、教師實際,指導各學校重新最新課改精神要求修定《學校課改工作計劃》。
本學期,我校將進一步建立、健全與課改相匹配的內部管理機制,激發(fā)教師參與校本培訓的熱情,努力營造課改的良好氛圍,不斷推進我校課改工作向縱深和效益以及常規(guī)邁進。
1、本學期,學校將進一步建立、健全與課程改革相匹配的內部管理機制,激發(fā)教師參與各種校本培訓的熱情,努力營造課改良好氛圍,不斷推進我鎮(zhèn)課改向縱深發(fā)展。
2、繼續(xù)實施和完善已形成的以下幾項行之有效的教學管理制度,即聽課評課制度,集體備課制度、每周開課制度、學校領導隨堂聽課制度、“六認真”工作月檢和即時檢查制度、嚴格考試考核制度等。
3、建立聯(lián)點帶片制度,每個中心學校成員都帶一個片區(qū)學校,以及時指導課改實驗工作。每月組織課改組成員開會一次,具體了解各位教師的課改情況,把握全體的課改實況和進度,提出建設性意見。
4、對學校的課改實驗情況及時向宣傳媒體投遞信息,搞好課改的宣傳報道工作。并嘗試從本學期開始由中心學校每月辦好一份課改小報,鼓勵全體教師能把自己在課改實驗工作中的經驗、教訓等整理成文,共同探討,共享經驗,共同提高。
(二)、抓實校本培訓,提升教學理念。
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不僅需要一支觀念新、素質高的教師隊伍,更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自覺實踐與熱情參與。因此,本學期,我們要繼續(xù)堅定不移地抓實校本培訓,努力提高教師素質,發(fā)動和鼓勵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投身于教育改革實踐中,為學校教育改革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1、積極組織教師參與上級部門組織的各項課改培訓活動,并認真做好校級再培訓活動。
2、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成功,轉變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最重要的。思想觀念轉變了,新的理念把握了,我們就有一種開闊的、深長的眼光,就會獲得一種全新的猶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美好境界。本學期,理論學習是本學期我校校本培訓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將在組織教師學習課改先進理論、教育思想上加大力度,拓寬學習渠道、加強學習指導、促進學習交流、收獲學習心得。重點做到以下幾點:
⑴、學習活動做到經常性。
課改理論學習活動的組織上要進行統(tǒng)一的安排,有全學期活動內容安排、有固定的學習時間保證、有專門的學習場所提供。做到理論學習活動有始有終、持之以恒。使學習形成制度化。具體安排:雙周教研活動時前20分鐘左右的時間專門用于課改理論學習及學習心得交流;每月一次“教科沙龍”活動半小時的專題理論學習及討論;每月一次理論學習練習自測活動。
⑵、學習內容做到專題性。
在學習內容上將做到專題化、系列化,緊緊圍繞課程改學習相關理論。每次學習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專題明確、內容充實。
⑶、學習方式做到多樣性。
在學習方式上力求集體學習與個人學習相結合,定時討論與隨機交流活動相結合。一方面學校努力為教師創(chuàng)設多種理論學習的渠道,定時安排學習活動。另一方面,積極鼓勵教師自主學習,尤其是動員青年骨干教師多讀理論書籍,勤做讀書筆記,暢談讀書心得。并把個人理論學習情況納入對教師的教學常規(guī)月報考核之中。
3、優(yōu)化集體備課。新教材的使用還是實驗階段,對于和學生一樣也是初次接觸新教材的老師來說,如果僅靠一個人的力量,則在備課思路、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教學方法使用等等方面,都很難達到胸有成竹,應用自如。因此,加強教師之間的集體備課力度,則顯得尤為重要。加強備課組建設,精選備課組長,單周以校為單位開展集體備課活動,雙周則全輔導區(qū)集中,進行集體備課。
使合作備課的交流面更深更廣,使集體備課更具實效性。其次改進操作方法,首先由備課組長精心挑選本學期的重點、難點課題,制訂集體備課計劃,確立中心發(fā)言人。每次集體備課先由中心發(fā)言人鉆研教材,收集材料,精心設計教案,并作中心發(fā)言。然后組內成員交流意見,設想自己的教學方案。在此基礎上分頭上課,再課后集中反思。集體備課我們不追求大一統(tǒng),而是讓教師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獨立備課能力。
4、深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
⑴、掛鉤領導每周進課堂聽課、評課、指導不少于兩次,并及時給予評點、指導,及時了解課改動態(tài)。對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監(jiān)控課改實驗發(fā)展情況,一方面使領導與教師之間加強合作探討,共同熟悉教材、檢驗教法,積累教學經驗;另一方面,也能為課改工作出謀劃策,促使全輔導區(qū)各校的課改工作朝著正確方向和預定目標發(fā)展。
⑵、教師與教師之間進行隨機互評。結合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平行班教師,特別是在同一學校的教師之間隨機進行聽課、評課活動。一方面,可以檢驗集體備課教案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能促進教師之間互幫互學,取長補短,形成濃郁的研究氛圍,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⑶、組織全校教師進行專題研評。課改組要根據期初確定的教研專題開展系列化的開課、評課活動。教導處要組織全校教師開展大型聽課、評課研討活動。另一方面,將南通市級立項課題研究與學校課程改革研究緊密結合,開展好課題研討課聽課、評課活動,為擔任課題研究的老師開辟施展才能的舞臺,使其成為課改路上的一群先鋒者。
⑷、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課改實驗老師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對成功和教訓進行理性思考,寫成教育日記。要求做到:每雙周—篇“學習與反思”,教育隨筆每月1—2篇;每學期2—3篇教學案例,至少一篇教學論文。
本學期將面向社會、家長進行教學開放日活動。
5、開發(fā)校本課程,辦出學校特色。
本學期,我校結合學生養(yǎng)成教育開發(fā)校本課程,努力營造濃厚的特色教學氛圍;加強學生養(yǎng)成習慣的培養(yǎng),加速編寫?zhàn)B成教育教學系列材料。
(四)、加強理論學習,創(chuàng)新評價方法,促進師生成長。
要繼續(xù)讓教師認識課改的緊迫性、必要性,從而讓教師明確職責,增強工作責任感,強化深入課改的意識。
1、加強理論學習。
要認真組織學校教師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各科新的《課程標準》以及有關課程改革的教育理論;學習《教師用書》,學習新的課程理念,把新的教學理念溶入自己的教學中,應該作為教師繼續(xù)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的重要手段;要繼續(xù)開展培訓和研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力支持教師參加各級學習培訓,保護和激發(fā)教師參與課改的熱情,提高課改質量。要加強校本培訓的質量,使校本培訓切實能夠起到促進教師發(fā)展的作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