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宣傳是國際舞臺上的中國聲音,她的效果如何將直接影響著中國的國際形象、國際環(huán)境、甚至國際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8.19講話中強調(diào),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chuàng)新對外宣傳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是習近平根據(jù)世界形勢的新發(fā)展、新變化、新特點,為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對外宣工作提出的新方式、新風格、新要求,具有時代特色和歷史意義。
幾年前,在國外聽到一位當?shù)嘏笥迅嬖V我,他們國家許多人都知道中國的鄧小平和成龍。一提到這兩個人名字,人們都會豎起大拇指:說“中國了不起”。而讓他們記住這兩個名字的,就是來自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和中國功夫的故事。
今天,“講故事”已成為世界政治舞臺上的“中國Style”。
中國領導人以 “講故事”展示大國領袖的魅力。十八大以來,在每次出訪的演講中,習近平主席都以其感人的故事和富有人情味的獨特話語方式拉近了中國與到訪國民眾之間的距離。在坦桑尼亞的演講中,他通過一對中國年輕人把蜜月旅行目的地選在坦桑尼亞的故事,表達“中非人民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在剛果的演講中,習近平用2010年中國青海玉樹地震,剛果政府向災區(qū)捐建“中剛友誼小學”;2012年一個夜里的特大暴雨中,3名本已脫險的中國華僑冒生命危險救出12名剛果鄰居這兩則感人故事,贊揚“兩國人民在患難與共和真誠互助中結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誼”。 在美國華盛頓,習近平濃墨重彩用了相當長的時間講述了“鼓嶺”故事:一位美國加州大學物理教授臨終前一直念叨著兒時生活的中國故園“KULING”,教授夫人為圓丈夫之夢多次到中國尋訪未果,后在一留學生幫助下確認就在福州鼓嶺。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報上看到這個故事后,立即將教授夫人請到鼓嶺,圓了夫婦倆一個中國夢。“鼓嶺”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美國人。在哈薩克斯坦,習近平在演講中接連講了“阿拉木圖的冼星海大道”等三個中哈兩國人民交往的故事,從不同的側面見證了古絲綢之路上的中哈兩國親如手足的至深友誼。總之,在出訪中,習近平幾乎每到一地,都會用最樸實的民間語言講故事、敘友情、交朋友,展示了中國領導人高超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贏得了國際社會良好的贊譽。
中國外交官以“講故事”的方式讓西方傾聽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傅瑩在對外溝通時,不咄咄逼人,也不照本宣科,而常常是用大家感興趣的故事開頭,引經(jīng)據(jù)典,娓娓道來。她說:如何讓不同視域下的中國逐漸融合,不僅需要外界對中國歷史與現(xiàn)實有真切認知,也需要中國人向世界講好自己的故事。2008年烏魯木齊發(fā)生了“7.5”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此時的傅瑩正擔任中國駐英國大使,針對西方社會的歪曲報道和惡意攻擊,傅瑩在英國《衛(wèi)報》撰寫文章,深刻地闡明了嚴正立場。而這篇以《團結深藏在中國的血液里》為題的重要政治評論,卻是以《我們新疆好地方》的中國民歌說開去,從“天山南北好牧場,風吹草低見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美麗風光,到千百年來,新疆各族人民和諧相處,在一個大家庭里守望相助、各展風采的感人故事,有力地駁斥了西方輿論把“7.5”事件看成種族沖突的錯誤解讀,讓國際社會了解了事實真相。用講故事的方式向世界介紹中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柔克剛——這種“傅瑩方式”,不能不說是中國外交和對外宣傳的一種智慧表達,一種軟實力的體現(xiàn)。中國要想真正融入世界,這種方式是不能忽略、不可或缺的。
中國藝術家以“講故事”把中國風采推向世界。我國當代著名音樂家葉小剛于9月22日在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音樂廳舉辦“中國故事.大地之歌”——葉小剛與底特律交響樂團音樂會。此音樂會是中國藝術家首次與美國頂級交響樂團合作并登上美國最高音樂殿堂,力圖在西方人廣為接受的交響樂藝術形式基礎上,融入古箏等中國民族元素,講好中國故事,抒發(fā)中國情懷,傳播中華文化。對此,葉小剛表示,自己就是想要通過音樂呈現(xiàn)出關于“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故事,希望能夠把中國藝術、中國故事推向世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