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主要要在道路、制度、思想三方面作出努力,特別是要在教育思想上下功夫。教育思想是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靈魂,也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發(fā)展的道路和實行的制度。要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建立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體系,避免改革發(fā)展的盲目性、分散性。
中國高等教育要走什么路子
在1993年跨世紀的改革過程中,中國高等教育面臨著大改革、大發(fā)展的前夕,面臨著21世紀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高等教育和怎樣建設的問題。在這一背景下國家教委高教司、國家教育發(fā)展中心等共同發(fā)起開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理論研究。通知一發(fā)出得到了20多個省、市、自治區(qū)和國務院有關部委教育部門以及百余所高校的積極響應。當時從事高等教育科學研究的專家學者,特別是學術骨干大多報名參加了這項研究。
這項研究共召開了三次大型研討會:1993年9月在吉林長春、1994年10月在江蘇無錫、1995年11月在廣東江門市。每次研討會都出版了會議論文集,綜合研究組最后起草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理論要點》,并正式出版,這是我國第一次比較大規(guī)模的高等教育的學術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對題目中“有中國特色”中的“有”字曾進行過熱烈的討論,最后加上了“有”字。我想,為什么用“有”字,大家都會理解。特別是有一時期高等教育要與國際接軌的思想也有很大的市場,中國高等教育要走什么路子?怎么走法?這是存在著不同思路的。
只要不帶偏見就會興奮不已
十八大報告深刻地總結了我們黨90年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為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了艱苦努力、不斷探索,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的準備和物質基礎。
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帶領全黨提出和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三代領導集體成功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了21世紀,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展望未來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十八大報告在講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時提出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十八大報告還特別提到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yè)化、信息化、城鎮(zhèn)化、農業(yè)現代化道路。
中國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解放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得到巨大的發(fā)展,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毛入學率超過了30%。一批大學正朝著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邁進并且取得了重要的進步。只要去不同地區(qū)和不同類型大學走一走、聽一聽、看一看,只要不帶偏見就會興奮不已,為我國高等教育巨大的成績感到高興!
教育帶有強烈的文化屬性
回顧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歷程會感到不同時期我們都在探索自己的路,也在認真學習外國的經驗,并不斷地總結。解放初期我們學習蘇聯并得到蘇聯的全面幫助,甚至提出全面學習蘇聯,包括教學計劃的制訂都是由蘇聯專家主持,使用的教材許多也是蘇聯的翻譯教材,派出大批留學生到蘇聯學習。改革開放以后,全面開放,向世界各國派遣留學生,與世界主要國家進行教育交流,學習他們先進的經驗,應該說我們吸收各國成功的教育經驗、學習各國之長,但是我們也沒有忘記結合中國自己的國情,探索自己的發(fā)展道路??v觀世界各國的高等教育,都有自己的特點,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的高等教育都不盡相同,都有自己的特色。
建設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究其根源是教育有其文化的屬性。從來沒有人提倡文化要與國際接軌,因為,文化是與一個國家的歷史、傳統(tǒng)、民族、社會發(fā)展有密切關系的。在研究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理論要點時,曾經提到教育有雙重屬性,即意識形態(tài)的屬性和經濟基礎的屬性。這對于認識教育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比過去單純強調教育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有了更本質的認識。
今天我們是否應該在更深層次上來認識教育,即教育從根本上說或從更深層次上說是具有文化的屬性。教育從歷史的長河來看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實踐,也可以說教育具有傳承文化、實踐文化、創(chuàng)造文化的功能。失去了文化,教育就失去了根基。教育植根于一個國家的文化之中,帶有強烈的文化屬性。教育內容、過程、制度都離不開一個國家文化的傳統(tǒng),它的民族性也在于此。一個大學的制度、傳統(tǒng)是與一個國家的文化相適應的,高等教育具有文化屬性。這也是建設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的理論根據。十八大報告在講到建設文化強國時,特別強調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在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時也要強調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
(作者: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原會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