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6月15日,早已重病在身,自知將不久于人世的毛澤東,在病情不斷加劇的情況下,將自己最后選定的接班人華國鋒召到了病床前。
毛澤東——這位早在青年時代就寫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氣魄宏大的詩句,立志要“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偉人,直到暮年,仍然保持著敏銳的思維和清醒的頭腦。他要向自己的接班人華國鋒親自交代一下后事。
毛澤東對華國鋒及當時也在場的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王海容等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八十多歲了,人老總想后事,中國有句古話叫蓋棺論定,我雖未蓋棺也快了,總可以定論吧!我一生干了兩件事,一是與蔣介石斗了那么幾十年,把他趕到那么幾個海島上去了,抗戰(zhàn)八年,把日本人請回老家去了。對這些事持異議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幾個人,在我耳邊嘰嘰喳喳。無非是讓我及早收回那幾個海島罷了。另一件事你們都知道,就是發(fā)動‘文化大革命’。這事?lián)碜o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這兩件事沒有完,這筆遺產(chǎn)得交給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動蕩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風了,你們怎么辦?只有天知道。”
如果說毛澤東有遺囑的話,這就是毛澤東的“政治遺囑”。83歲的毛澤東已經(jīng)清醒地認識到,發(fā)動“文化大革命”,“這事?lián)碜o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但他既沒有認識到“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也無力去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了。他在1966年致江青的一封信中所提到的通過“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的設(shè)想,到他臨終之際也沒有能夠?qū)崿F(xiàn)。
1976年7月6日,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委員長朱德,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
7月28日,河北省唐山、豐南地區(qū)發(fā)生強烈地震,波及天津、北京地區(qū),京畿為之震動。北京故宮大殿前用漢白玉雕刻的巨龍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震裂的痕跡。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有許多每當大人物離世,“地動”或“天降巨星”的記載。唐山地震波及北京以后,人們聯(lián)想起了1976年4月發(fā)生在吉林的那場世界歷史上罕見的隕石雨。據(jù)當時新華社報道:“最大的三塊隕石,每塊重量超過了100公斤,最大的一塊重量為1770公斤,大大超過了美國收藏的目前世界上最大隕石的重量(1078公斤)。這次隕石雨,無論是數(shù)量,重量和散落的范圍,都是世界罕見的……”
毛澤東聽到吉林隕石雨的消息后,以他那慣常的旁征博引、論古道今的幽默語言和風格,對工作人員說:“中國有一派學說,叫做天人感應(yīng)?!度龂萘x》里說諸葛亮、趙云死時,(天上)都掉過石頭(隕石),真是有聲有色,不同凡響。不過,要是誰死了都掉石頭,地球恐怕就沉重得轉(zhuǎn)不動了。”
1976年的中國,地動山搖,天降隕石,真是天崩地裂。難道真的有大人物離世嗎?
1976年9月8日晚上,北京人民大會堂燈火輝煌,即將結(jié)束對中國訪問的西薩摩亞國家元首馬列托亞·塔努馬菲利第二殿下,正在舉行訪華答謝宴會,宴請中國的黨、政、軍重要領(lǐng)導人,慶祝此次訪華取得圓滿成功并對在華期間受到的盛情款待表示謝意。正當宴會進行到高潮時,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傳來了毛澤東病危的消息。
華國鋒作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wù)院總理,是這場宴會的主賓,接了電話以后,華國鋒匆匆講完話,沒有等宴會結(jié)束,便向主人告別,驅(qū)車迅速趕到中南海。就在這天晚上,毛澤東停止了呼吸。
1976年9月9日,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名譽主席毛澤東與世長辭。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