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9月,賀子珍第一次進(jìn)京,她坐著輪椅走進(jìn)毛主席紀(jì)念堂,實(shí)現(xiàn)了毛賀的最后相會
1976年9月9日,中國的天空和大地一下子籠罩在巨大的悲慟之中。毛澤東的逝世,讓高喊“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萬壽無疆”的中國人一下子變得迷茫起來,好像輪船失去了舵手和方向,禾苗沒有了陽光雨露。在東梅的記憶中,似乎只有外婆賀子珍出人意料地異常冷靜,她叉著腰在房間里走來走去,自言自語:“主席身體不是很好嗎?怎么,一下子就走了?”
東梅在書中記述了外公毛澤東病重時,媽媽李敏最后一次見到父親的情景:毛澤東已經(jīng)不能說話,為了表達(dá)自己的感情,用左手拇指與食指在女兒面前畫了個“圓圈”。這是什么意思?這是一個神秘的符號嗎?還是代表一個讖語?后來有人說毛澤東在女兒李敏面前的這個動作,指的是賀子珍。因?yàn)橘R子珍的生日是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所以就有小名叫“桂圓”。而1976年的9月8日正好是農(nóng)歷八月十五。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毛澤東恰恰在賀子珍生日的第二天凌晨時分離開了這個世界。我不知道毛澤東的這個手勢究竟是什么意思,或許永遠(yuǎn)也不會有人知道了。但如果讓我猜,我寧愿相信——圓圈代表的就是“桂圓”賀子珍。
3年后的1979年,賀子珍迎來她70歲的生日。臥病在床的賀子珍想到北京去,想到她的丈夫毛澤東和他的戰(zhàn)友們以鮮血和生命建起來的新中國的首都看一看。女兒女婿自然滿足了老人的心愿。9月8日,坐落在世界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上的毛主席紀(jì)念堂,靜悄悄地迎來了最特殊的一位嘉賓——毛澤東的患難妻子賀子珍。賀子珍坐在輪椅上在女兒女婿的陪同下,向毛澤東敬獻(xiàn)了花圈,上面寫著:“永遠(yuǎn)繼承您的革命遺志。戰(zhàn)友賀子珍率女兒李敏、女婿孔令華敬獻(xiàn)。”隨著輪椅的緩緩?fù)七M(jìn),隨著升降機(jī)的緩緩?fù)衅?,時隔廬山相會又整整過去了20年,賀子珍再次見到了她的“革命戰(zhàn)友”,她的“老毛”,可如今——一個在外頭,一個在里頭;一個坐著,一個躺著;一個醒著,一個睡著;一個來了,一個走了……賀子珍下定決心聽從親人和醫(yī)護(hù)人員的提醒:不能哭。泣盡繼以血,心摧兩無聲。她真的沒有哭!經(jīng)歷了人生的至樂、至苦、至恨、至愛的賀子珍,緊緊地用牙齒咬著那塊毛澤東送給她的白手帕,強(qiáng)忍著不讓自己哭出聲來,而滾動在她眼里的幾千次幾萬次的一滴淚,怎么也掉不下來喲!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賀子珍——英雄的女性!我不知道,您嘴里緊緊咬著的這塊白手帕,是不是42年前的1937年您送給“老毛”的那一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