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文件就算深刻學習、交份報告就算對照檢查、開個會議就算開門納諫……如此種種,被稱為用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既需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好“規(guī)定動作”,也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把“自選動作”做精彩、做扎實。
沒有區(qū)別就沒有政策,沒有具體就沒有落實。如果不結合具體實際,不假思索地照搬轉發(fā)文件,乃至出現(xiàn)一連串“轉發(fā)”的“N次方文件”,或一步不少地走過場,就是在巧妙地怠工或敷衍。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曾經(jīng)一針見血地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無異議地執(zhí)行上級的指示,這不是真正在執(zhí)行上級的指示,這是反對上級指示或者對上級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部署時“照貓畫虎”,落實中上下“一般粗”,看似“不折不扣”“原汁原味”,實質則是在做熱熱鬧鬧、花團錦簇的表面文章。
“四風”問題在不同單位和部門表現(xiàn)不一,解決起來自然應各有重點,各思良策。比如,開會、調研、接待、住房、用車、選人用人等,在不同單位、不同黨員的身上,表現(xiàn)程度千差萬別。天下沒有包治百病的藥方。我們也不能指望上級下發(fā)一紙文件,進行一次專項整治,就能找到徹底糾治“四風”的錦囊妙計,就能一勞永逸地把思想之垢、行為之弊滌蕩一空。
“自選動作”需要自主設計,就如同自主品牌一樣,它打著個性化的印記,又與“規(guī)定動作”相一致。所謂“設計”,就是在“上情”與“下情”之間尋找對接點,在大圖樣、總圖樣的框架下,畫好小圖樣、分圖樣。沒有創(chuàng)造精神,沒有踏石留印的干勁,沒有敢啃硬骨頭的勇氣,就不可能拿出特色鮮明、切實管用的辦法,也不可能高標準地做好“自選動作”。
“自選”不是自行其是,也不是可有可無。黨員干部決不能因為“自選”而“偷工減料”,更不能因為怕動腦筋、怕?lián)L險,而不管不問。比如,有的單位硬起手腕“清房”“清車”“清編”,就是因為找準了“靶子”、號實了“病灶”,有的放矢、立說立行,才受到官兵歡迎。相反,那些或花里胡哨、或避重就輕、或紙上談兵的“自選動作”,往往如拳頭打在棉花上,很難真正觸動“四風”問題,官兵自然也不會認可。
落實“規(guī)定動作”是設計“自選動作”的前提和基礎,搞好“自選動作”則是完成“規(guī)定動作”的拓展和延伸。我們不能厚此薄彼,人為地把兩者對立起來。只有堅持兩手并舉,協(xié)同行動,才能使教育實踐活動更加貼近實際、更加富有成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