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馬克思主義學者視野中的“中國發(fā)展道路”(5)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德國馬克思主義學者視野中的“中國發(fā)展道路”(5)

與此同時,周海光的觀點也引發(fā)了不少批評。在《關于〈中國通往國家資本主義之路〉一文》中,彼得斯從中國實際出發(fā),分析了周文中的漏洞,指出中國并沒有踏上國家資本主義道路。彼得斯說,在如何看待“國家資本主義”這一概念、中國國家的特殊性和中國政策調整之間的辯證關系等問題上,周海光的論述出現(xiàn)了漏洞,他不僅將中國市場經濟中的資本等同于國家資本主義和資本主義社會秩序,還忽視了中國仍然繼續(xù)建設社會主義的事實。周海光也沒有深究,為什么中國轉向改革開放?為什么做出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決定?為什么在蘇東“現(xiàn)實社會主義”崩潰后中國能夠實現(xiàn)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fā)展?而只有正確回答這些問題,才能夠對中國發(fā)展道路有正確的認識。實際上,正如列寧所說:“一切民族都將走向社會主義,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卻不會完全一樣,在民主的這種或那種形式上,在無產階級專政的這種或那種形態(tài)上,在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速度上,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特點。”[7](P777)

(三)德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現(xiàn)狀的確存在著不少問題;同時,德國學者關于中國發(fā)展道路的研究,給我們以深刻啟示,留下了許多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就前者而言,主要問題在于:與馬克思主義相關的學術活動非常熱鬧,但缺乏統(tǒng)一的穩(wěn)定的群眾基礎,在“熱鬧”的背后顯露出急躁情緒與焦慮心態(tài);文獻學研究逐漸成為馬克思學研究熱點,但幾乎陷入“有閱讀、有研究、無信仰”的危險境地;過分注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倫理學、美學等維度,馬克思主義哲學維度有所淡化;過分關注社會現(xiàn)實問題,理論深度有所弱化;研究視野過于寬泛,馬克思主義研究與左翼思潮研究邊界不明;研究隊伍嫌老化,后繼人才急需補充;被主流社會邊緣化,經濟狀況不佳,社會政治地位堪憂。

就后者而言,引發(fā)我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在于:(1)“中國發(fā)展道路”與“歐美發(fā)展道路”、“蘇東發(fā)展道路”相比,有什么獨特性?到底有沒有離開“工業(yè)文明發(fā)展模式”的“中國模式”?如果沒有,為什么?如果有,是什么?(2)如果撇開“制度”、“體制”不談,僅從“運行機制”來說,“社會主義市場體制”與“市場社會主義”有什么異同?我們如何回答西方左翼學者對“社會主義市場體制”就是“市場社會主義”,甚至就是“新自由主義”的批評?(3)中國發(fā)展如何能夠既享受現(xiàn)代科技帶來的工業(yè)文明成果,又能夠避免現(xiàn)代化帶來的消極效應?科技文明的消極后果是科技本身固有的,還是在不同社會制度下會有不同的效應?

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必須回答的問題。要想回答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對世界人類文明進行深刻反思,對當今中國社會現(xiàn)實進行切實考察。只有這樣,才能對“中國發(fā)展道路”問題做出既有理論廣度、又有思想深度、并有現(xiàn)實依據(jù)的回答。

參考文獻:

[1]Joerg Goldberg.Die Finanzmarktkrise und das neoliberale Akkumulationsmodell,in:Zeitschrift Marxistische Erneuerung,Nr.76,Dezember2008.

[2]Hyekyung Cho.China Weg zum Staatskapitalismus,in:Zeitschrift Marxistische Erneuerung,Nr.67,September2006.

[3]Helumt Peters.Ein anregender Beitrag zur Sozialismus-Debatte in der VR China,in:Zeitschrift Marxistische Erneuerung,Nr.65,Marz2006.

[4]Helmut Peters.Volksrepublik China:30Jahre Reform-und offnungspolitik[J].Marxistische Blatter,2008,(4).

[5]Manfred Szameitat.Erfolgreich,aber nicht sozialistisch[J].Marxistische Blatter,2008,(4).

[6]Theodor Bergmann.Die sozialistische Entwicklungsstrategie der VR China[J].Marxistische Blatter,2008,(4).

[7]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單位:王鳳才.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楊曉慧.山東華僑會館)

(來源:《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

責任編輯:閆文剛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