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后,李克強總理在與中外記者見面時“約法三章”:本屆政府任期內,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財政供養(yǎng)人員只減不增,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只減不增。5個多月來,各地區(qū)、各部門積極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認真貫徹落實“約法三章”,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們要用簡樸的政府來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幾個月來,各級政府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總理的諾言,政府的“緊日子”,體現在人、財、物的方方面面。在追求服務成本最小化的同時,實現公共服務最大化。
毋庸諱言,盡管“約法三章”取得了顯著效果,但某些地方仍有很大的改進余地,這也是此番國務院表示將大力督查落實情況的原因所在。另就“約法三章”而言,不同“章節(jié)”的難度不同。樓堂館所坐標醒目易監(jiān)督;明確人員編制、加強日常管理也不難;相比之下,對“三公經費”的監(jiān)督要困難很多。“三公”支出隨意性較大,資金來源結構復雜,加上預算約束力不足,預算草案不夠完整和規(guī)范,更為重要的是“三公經費”公開并未細化到項和目,籠統(tǒng)的數字使公眾很難一窺究竟。所以,“三公經費”始終是輿論關注的焦點。
以此次國務院大力督查落實情況,不回避問題、迎難而上,讓公眾看到了兌現“約法三章”諾言的決心。在今年兩會上,李克強又提出“改革是最大的紅利”,而且強調“改革貴在行動,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實際上,踐行“約法三章”無一離不開改革做配套。停建樓堂館所意味著政府機構改革,收縮公職人員配備意味著改革人員管理,削減“三公經費”意味著改革資金管理,所有這些都是政府機構改革的組成部分,其核心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在于“轉變職能簡政放權”。以往政府承載的職能太多,因此,辦公場所激增、人員臃腫、“三公經費”水漲船高。貫徹落實“約法三章”,壓縮政府規(guī)模無疑是根本之策。
關于政府機構改革,李克強曾指出要“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從推進大部制改革,到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時強調“把該放的權力放掉,把該管的事務管好”;從推出“營改增”為小微企業(yè)減負,到日前研究推進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行政體制改革的大幕已經拉開,落實“約法三章”顯然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讓政府從大量日常公共事務中解放出來,應是當前政府職能角色轉換的重中之重,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約法三章”落到實處,在降低政府運行成本的同時培養(yǎng)社會力量的不斷發(fā)展壯大,從而實現“釋放改革紅利,使群眾得到更多便利和實惠”。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