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歷史虛無主義不是透過歷史現(xiàn)象分析歷史的本質(zhì)和主流、揭示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而是憑借“新奇大膽”的想象肆意歪曲、否定歷史,混淆歷史的支流與主流、現(xiàn)象與本質(zhì)。
歷史虛無主義“有所虛無,有所不虛無”的表現(xiàn),使其猶如水中浮萍,經(jīng)不起推敲和科學論證。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中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完善其理論構(gòu)建的同時,也面臨著各種錯誤思潮的挑戰(zhàn)。歷史虛無主義就是其中一種。
歷史虛無主義在唯心主義的指導下,通過片面的、主觀臆想的方式對歷史進行解讀,有如迷霧一般遮蔽了整體的、發(fā)展的歷史,進而得出虛假的、錯誤的結(jié)論。歷史虛無主義如何虛無了歷史?歷史虛無主義“有所虛無,有所不虛無”的目的何在?歷史研究者又當如何走出歷史虛無主義的迷霧?近日,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部分專家學者。
歷史虛無主義有明確政治目的
歷史虛無主義虛無歷史的實例比比皆是,在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xiàn)代史和世界史研究等領域都有所表現(xiàn)。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田居儉曾批判歷史虛無主義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不顧歷史真實,公然篡改中國文明的起源,試圖證明“中國文明西來說”。
歷史虛無主義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中更為泛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張順洪表示,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領域,歷史虛無主義突出地表現(xiàn)為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否定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并以各種方式歪曲和詆毀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形象。
在世界史研究中,歷史虛無主義特別地表現(xiàn)為全盤否定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夸大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xiàn)的問題,否定斯大林,甚至否定列寧和十月革命。張順洪認為,這種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政治目的是明確的,就是要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的合法性,否定社會主義制度,改變我國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因而它必然與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相違背。
事實上,歷史虛無主義本就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學界早已開始警惕歷史虛無主義,尤其在2005年前后,學界較為集中地對歷史虛無主義進行了反思和批判。在集中批判和反思歷史虛無主義的過程中,學者強調(diào),新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功績不容抹煞。
學界對歷史虛無主義有著客觀的判斷,即歷史虛無主義“有所虛無,有所不虛無”。河北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鄭清坡表示,從根本上說,歷史虛無主義并非追求真正的學術(shù)研究,而是有選擇地對歷史問題進行分析。歷史虛無主義倒因為果,充斥著各類假設性推導研究,史料的選取顯得隨意且片面。歷史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如果拿某一片段的歷史或歷史的某個方面來否定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顯然是有失嚴謹?shù)?。正因為歷史虛無主義“有所虛無,有所不虛無”的表現(xiàn),才使其猶如水中浮萍,經(jīng)不起推敲和科學論證。
歷史虛無主義本質(zhì)上是唯心主義
研究歷史應當有反思和探索的精神,必須與科學的方法和態(tài)度相結(jié)合。歷史虛無主義則缺乏科學的方法論指導。
河北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劍平認為,歷史虛無主義本質(zhì)上是歷史唯心主義,它的根本錯誤在于違背歷史的基本事實,與歷史唯物主義所強調(diào)的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相對立。
沒有理論指導的歷史學無法成為真正科學的歷史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唯物史觀與外國史學理論研究室副主任吳英表示,歷史虛無主義在歷史學中的重要表現(xiàn)就是反對理論指導,尤其是反對唯物史觀的指導,認為理論指導違背了價值中立原則。
田居儉曾在文章中表示,歷史虛無主義的“研究”方法不是以事實為出發(fā)點,不是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有關資料,不是透過歷史現(xiàn)象分析歷史的本質(zhì)和主流、揭示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而是隨心所欲地挑選零碎的歷史事實加以涂抹或剪裁,憑借“新奇大膽”的想象肆意歪曲和否定歷史。其根源是唯心史觀和主觀臆想,要害是混淆歷史的支流與主流、現(xiàn)象與本質(zhì)。
浙江財經(jīng)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楊俊認為,歷史虛無主義者不去關注史料的真?zhèn)?、偏全、粗精、聚散等,而是按圖索驥地挑選、想象、編織、拼湊史料,以說明自己的觀點,甚至不惜對歷史事實“施加暴力”,割棄或歪曲某些最重要的事實。同樣,為了使歷史符合他們所想象出來的“理”,他們以一種反歷史主義的思維去對待歷史,非此即彼、二元對立、割斷歷史、迷信西方、拋棄傳統(tǒng)等思維導向充斥其中。
用實踐打破歷史虛無主義謬論
摒棄歷史虛無主義對歷史研究的影響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不僅要求研究人員自身秉持正確的歷史觀,系統(tǒng)、深入地研究歷史唯物主義,同時,還需要堅持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積極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通過歷史事實的證明,打破歷史虛無主義的謬論。
有學者表示,在歷史研究過程中,有部分學者不能切實堅持唯物史觀的指導,這種現(xiàn)象需要我們警惕和反思。張順洪表示,對研究人員來說,摒棄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首先就是要堅持唯物史觀為指導,實事求是地進行歷史研究,論從史出,以史實為根據(jù),將具體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以及歷史人物的活動放在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中分析。鄭清坡認為,避免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從根本上說就是端正學術(shù)研究的態(tài)度,從史實出發(fā),以科學嚴謹?shù)姆椒ǚ治鰵v史事實。
與此同時,摒棄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應注重加強對唯物史觀深刻的、系統(tǒng)的理論構(gòu)建。吳英認為,唯物史觀是目前唯一科學的歷史理論,它能夠解釋歷史和現(xiàn)實的重大問題,只是需要我們?nèi)プ龃罅科D苦的正本清源和與時俱進的研究工作。一貫作為歷史研究指導理論的唯物史觀正在被邊緣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對唯物史觀理論體系缺乏更深入的探究,乃至束縛了它的解釋力。為此,需要對唯物史觀進行正本清源式的研究,這樣才能實現(xiàn)對唯物史觀的理論自信。
吳英表示,理論自信與制度自信兩者的關系非常密切、相輔相成。理論可以解釋為什么制度是優(yōu)越的,制度可以檢驗為什么理論是先進的。要想消除歷史研究領域的虛無主義,除了要對唯物史觀進行正本清源和與時俱進的研究,還必須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成功來粉碎歷史虛無主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