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觀點認為,俄美關系已足夠糟,所以再壞也壞不到哪去。雙方在反導系統(tǒng)和核裁軍上的分歧顯而易見,而且目前看不任何彌合跡象。盡管圍繞一些國際沖突和反恐合作有共同話題,但類似話題正不斷減少。對維系雙方關系至關重要的經濟合作也躑躅不前。俄前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曾寄望美國等西方國家?guī)椭砹_斯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而現(xiàn)總統(tǒng)普京則將更多目光投向亞太地區(qū)。
(圖片:7月12日,斯諾登(中)在莫斯科會見人權組織代表及律師的資料照片。)
疑問三:美俄會否開啟“換諜”新模式?
后冷戰(zhàn)時代,美俄之間的間諜戰(zhàn)依然在進行,雖然規(guī)模已今非昔比,但這種“換諜”模式也未隨著冷戰(zhàn)而煙消。讓世人印象深刻的是2010年7月美俄在維也納機場的換諜行動:俄羅斯用4名西方間諜,交換10名被美驅逐出境的俄間諜。
而今,斯諾登模式意味著美俄之間間諜的善后模式有了新變化,從略帶溫情的“交換”蛻變?yōu)橐欢ǔ潭鹊?ldquo;硬頂”。
這種變化一方面表明俄、美雙方公開、私底下的較量未成功“對表”,美國沒有祭出像樣的東西與俄羅斯進行交換;另一方面,國際輿論和俄羅斯國內民意對斯諾登一邊倒的支持讓克里姆林宮也不得不掂量掂量。兩大因素結合,促使普京再次展現(xiàn)強人風范,讓斯諾登不再是機場中轉區(qū)的浪人。
不過,與傳統(tǒng)諜戰(zhàn)比,斯諾登事件算是全球諜戰(zhàn)戲中的一出“非典型”事件。其一,斯諾登本人非俄羅斯的自己人;其二,俄羅斯并非是主動介入,是斯諾登自己送上門來;其三,即使在俄羅斯情報部門眼里,斯諾登的做法也犯了諜界的“行規(guī)”。試問,若是對斯諾登太過友好,一旦俄羅斯自己的人也效仿反水該如何?
正因為斯諾登事件的“非典型性”,俄羅斯處置有其特殊性,美俄之間傳統(tǒng)的“換諜”模式不會因此一朝被廢。(完)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