崢嶸與憂傷——中國境外烈士墓地調查(4)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崢嶸與憂傷——中國境外烈士墓地調查(4)

幕3

韓國“敵軍墓地”資料圖。

韓國:“敵軍墓地”得以翻新

沿著朝韓邊境附近的臨津江北上,在韓國京畿道坡州市積城面沓谷里(“里”相當于中國的村)的一座小山上,有一塊墓地被認為是朝鮮半島上“恨”最深的地方,并有一個夾雜著“恨”意的名字——“敵軍墓地”。

這里安葬著朝鮮戰(zhàn)爭中陣亡的部分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遺骸。今年6月,因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訪華提及“在韓中國軍人遺骸送還問題”,“敵軍墓地”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而與朝鮮一方的中國志愿軍烈士陵園相比,這里經(jīng)歷數(shù)載春秋,一度因被疏于管理而荒蕪雜亂,直到最近兩年才面貌一新。

埋葬志愿軍遺骸,建成后被荒廢

“敵軍”是從冷戰(zhàn)時期沿襲下來的稱謂,直至今天,韓國軍方仍然視朝鮮為“主敵”。其實“敵軍墓地”的正式名稱,是“北韓軍/中國軍墓地”。

墓區(qū)由兩部分組成,第一墓區(qū)安葬的全是朝鮮軍人遺骸,第二墓區(qū)是朝鮮軍人和中國軍人的混合墓區(qū)。韓國媒體曾披露,“敵軍墓地”總面積6000多平方米,大概有兩個足球場大小,總共安葬著1100具遺骸。其中中國志愿軍軍人遺骸362具。

1996年,韓方在修建第一墓區(qū)時只埋葬了100多具中朝軍人遺骸,主要包括1996年前在韓國各地發(fā)掘的朝鮮戰(zhàn)爭士兵遺骸,也包括一些朝鮮特工的遺骸,如在1968年襲擊韓國青瓦臺而戰(zhàn)死的朝鮮軍人。2000年之后,韓國正式展開了對朝鮮戰(zhàn)爭期間死亡官兵的遺骸發(fā)掘工作,附帶發(fā)掘朝鮮軍人和中國軍人遺骸。隨著發(fā)掘尸骨數(shù)量的增加,韓國政府于2006年6月增建了第二墓區(qū)。

“北韓軍/中國軍墓地”建成后一度被荒廢。實際上2012年以前,找到墓地本身也著實費勁。盡管墓地就在車馬穿行的37號國道300多米之外,但卻沒有任何通向墓地的交通指示牌,甚至連個像樣的入口處也沒有。再加上此地距離軍事分界線韓方一側只有5公里,屬于韓國“飛龍部隊”管轄的軍事管理區(qū),更是人跡罕至。

雖說墓地中總共安葬著1000多具遺骸,但墳冢實際上只有500多座。因為部分遺骸難以分辨清楚,所以會有10多具、20多具遺骸被合葬在一起的現(xiàn)象。墳冢大多只有約30厘米高,墳冢前也沒有立碑,只是在一根高約50厘米左右、用白漆漆成的木樁上簡單記錄著一些亡者信息。

整個墓區(qū)中,除了20多座墳冢前的木樁上寫了亡者姓名和軍銜外,絕大多數(shù)木樁上都標著“無名人”。一般“中國軍”的墳冢前,木樁側面會寫有“中國軍”、某某戰(zhàn)斗,以及發(fā)現(xiàn)遺骸的地點,如丹陽地區(qū)、橫城地區(qū)等。這些地方都曾是朝鮮戰(zhàn)爭時期戰(zhàn)斗最激烈之處。

還有一些墳前沒有木樁,就連韓國媒體也稱分不清是荒山還是墓地。雖然韓國軍方每年除草兩三次,但到了夏季這里還是雜草叢生,到處積水,基本上處于遺棄狀態(tài)。

整修花費5億韓元,歷時4個月

2012年,墓地管理終于迎來了新契機。其實更早些時候起,已開始有一些中國游客在參觀附近的臨津閣之后自發(fā)地來墓地憑吊。一些韓國人擔心,墓地的凄涼景象會給中國人留下不好印象,甚至影響兩國關系。于是,朝中軍人墓地和平論壇的負責人、前韓國駐日大使權哲賢正式向韓國國防部提議整修墓地。借此機會,墓地所在地的京畿道政府則希望能將墓地開發(fā)成旅游景點,也向國防部提交了修繕方案。

因此,盡管中間遭到韓國老兵及其遺屬等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但韓國防部還是從2012年8月起耗資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80萬元),歷時4個月對“敵軍墓地”進行了整修。

如今,在綠色的草地上,墓地顯得井然有序。在通向中國軍人墓地的2號墓地路口,新建了可停放10多輛車的停車場和洗手間,增設了香爐和祭壇,以及軍方用于管理的閉路電視監(jiān)控。墓地下沿砌了保護墻,以防雨季或冰雪融化而致墓地坍塌?,F(xiàn)在,長方形大理石制成的墓碑也代替了木樁,墓碑朝向北方,目的是讓亡者能夠看著自己的故土。

中國軍人的墓碑上,有韓、中兩種語言。如,一位中國軍人的墓碑上注明:“中國軍無名人,300,2006年9月22日,江原道麟蹄郡麟蹄邑”。意思是,這是朝鮮戰(zhàn)爭時在江原道麟蹄戰(zhàn)役中陣亡后,韓國政府2006年發(fā)掘安葬的第300具遺骸安置墓。

正如墓地入口處的碑石所說,韓國政府是根據(jù)《日內瓦公約》和人道主義精神建立該墓地。韓國始終認為,待到中韓關系、朝韓關系發(fā)展時機成熟,此地的遺骸都會送還,所以現(xiàn)在需要對它們加以保管。

責任編輯:周艷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