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蹲連,對我這樣一個有著26年兵齡的干部來說,如游子回鄉(xiāng),飛鳥歸林,一切都是那么親切、那么熟悉。
“日遠日疏,日親日近”。走近基層,感受軍隊發(fā)展的強勁脈搏;走近官兵,觸摸士兵方陣的炙熱情懷。在朝夕相處中,感到自己走進了士兵的世界,士兵走進了我的心靈;我成了連隊的普通一兵,士兵成為我的兄弟。
當兵蹲連,是一種回歸——情感的回歸、本色的回歸,在回歸中接地氣、增底氣;是一種回望——工作的回望、思想的回望,在回望中察得失、明方向。
“拔足再濯,已非前水”。盡管自己是從基層成長起來的,盡管自己也經常下基層調研,但這次當兵蹲連,還是給了我許多全新的體驗和認知。部隊基礎建設日新月異,官兵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強軍目標深入人心,履行使命的意識更加牢固。訓練場上那揮汗如雨的拼搏,學習室里那孜孜不倦的身影,俱樂部里那追求潮流的時尚,無不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和珍貴回憶。
同一個事物,觀察距離不同,觀察角度相異,結果就會有天壤之別。站在兵的角度,重新審視機關和基層,我也發(fā)現:忙亂現象在連隊依然存在,戰(zhàn)士們常常“兩眼一睜,忙到熄燈”,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少;“五多”有所減少,但考試考核多、背記題目多等現象又開始露頭;基層被“遙控指揮”得過于頻繁,常常“電話一響,計劃泡湯”。我能明顯感到,基層對機關的熱情有時并不領情;不少好規(guī)定懸在半空、耗在途中,“沙灘流水不到頭”;改進作風的力度與基層官兵的期望還有一定距離,等等。
毛澤東說過:“只有在親自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的斗爭中,才能暴露那種或那些事物的本質而理解它們。”坐在馬扎上與坐在沙發(fā)上想的問題肯定不一樣,站在訓練場上與坐在辦公室里作的決策肯定不相同。下連當兵,不僅是一次角色的換位,更是一次視角的換位、思想的換位、情感的換位。
基層如鏡。透過基層這面鏡子,機關在工作指導上也應反躬自問:謀劃工作究竟是本級所愿還是基層所盼?部署任務究竟是一廂情愿還是實事求是?幫帶基層究竟是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改進作風究竟是迎難而上還是避重就輕?多一些這樣的反思和追問,回到機關后,籌劃工作就會多考慮基層的客觀實際,部署任務就會多思量基層的承受能力。
當兵蹲連的感悟,需要在今后的生活中慢慢咀嚼,當兵蹲連的收獲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漸消化。對于那些即將當兵蹲連的干部,我想代表基層官兵說幾句心里話:基層真誠歡迎那些放下架子不添亂、素質全面懂基層、不吹不拖辦實事的實干家,不歡迎那些身在兵中不知兵的看客、夸夸其談愛指點的侃客、空頭許諾不兌現的過客。
一家香港媒體如此評價新一輪的“下連當兵”:“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思想凈化、作風凈化過程,其實質是一場在中國軍隊的‘硬件’全面走向現代化的同時實現軍隊‘軟件’現代化的變革。”
今天,談論當兵蹲連的歷史意義還為時過早。但可肯定,當我們邁開下連當兵的腳步,就是在書寫新的歷史。
(作者單位:武警部隊政治部辦公室)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