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式過馬路,有啥style(2)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外國式過馬路,有啥style(2)

為了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一種手動的信號燈控制器在歐洲街頭也是隨處可見,只要撳一下按鈕,信號燈控制器就會轉(zhuǎn)換紅綠燈,然后很快會響起滴滴聲催你過馬路。在美國西部一些人煙稀少的州,也設(shè)置智能紅綠燈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一般長時間對車輛開綠燈,行人要過馬路時,只要按一下信號燈柱上的通行鍵,交通信號燈就會在短時間內(nèi)轉(zhuǎn)換顏色,指示行人可通行。紐約市交通部門還專門就信號燈時長開通熱線電話,行人若是覺得信號燈時間過長或者過短,可以致電反映問題。

車讓人還是人讓車?

記者印象中,在沒有信號燈的道路上,只要踏上斑馬線,歐洲的行人都挺“橫”,一個個目不斜視大膽往前走,完全不管兩邊飛馳而來的汽車。

究竟是什么“堅實后盾”能讓歐洲人這么“橫”?答案是:行人路權(quán)優(yōu)先原則。在歐洲,“車讓人”是人行橫道上的鐵律,司機看到人行橫道會下意識減速。在比利時,即便剛踏上斑馬線就變了紅燈,行人也有權(quán)繼續(xù)過馬路,直行或轉(zhuǎn)彎的車輛必須一邊候著。國內(nèi)司空見慣的紅燈右轉(zhuǎn),在歐洲卻是違章行為。

所謂“顧客就是上帝”,行人雖談不上是上帝,但在路權(quán)分配上著實享受了上帝的待遇。在歐洲,一些寬闊的道路中間大多設(shè)有安全島,讓行人享受 “二次過街”,這樣就不必急行軍,老人、殘疾人也可以篤悠悠地過馬路了。為了保護行人安全,歐洲還在居民區(qū)推行車輛“30公里限速”。

同樣,在美國交通法規(guī)中,“路權(quán)”觀念也非常重要。在沒有紅綠燈的情況下,行人擁有優(yōu)先通行的路權(quán),可以從容地過馬路。

靠罰款還是靠教育?

話說回來,過馬路闖紅燈這一城市頑癥確實讓各國頭疼,不少國家仍以“罰”字當頭,以儆效尤。

波蘭法律不但禁止行人闖紅燈,且百米之內(nèi)只要有橫道線就不得亂穿馬路,警察可以開出罰單。游客可能心存僥幸:“我第一次來,不了解貴國情況。 ”對不住,法律對游客也適用。

若在美國闖紅燈,盡管在東海岸的紐約、芝加哥等大城市里,警察通常會“善意地忽略”,接到罰單的幾率就跟中彩票差不多;但在交通事故率較高的西海岸城市洛杉磯,警察對此種行為卻是嚴懲不貸,處罰記錄還將納入個人信用記錄中。如果在內(nèi)華達州或者密蘇里州,亂闖紅燈還可能面臨指控,要上法庭解決。

但是,罰只能治標卻治不了本,規(guī)則要深入人心還是離不開潛移默化的教育。 “日本式過馬路”之所以一絲不茍,正是因為 “從娃娃抓起”。在日本,幼兒園期間的學(xué)前教育包括安全教育(交通規(guī)則、防災(zāi)防火)和保護環(huán)境等“公民教育”的內(nèi)容。在課堂上,老師會教孩子如何識別交通標志、交通信號燈,告訴孩子必須走人行橫道線之類的常識。家長也會積極配合,接送孩子時以身作則。

德國也會對闖紅燈的行人罰款,但德國人不愛闖紅燈絕非“心疼錢”,許多人認為闖紅燈的行為要是被孩子效仿,會埋下安全隱患。記者??吹叫盘枱暨厪堎N標語 “給孩子做個‘綠色’的榜樣”。德國網(wǎng)友調(diào)侃地總結(jié):先看身邊是否有孩子,再看看對面是否有警察,二者但有其一,就別動闖紅燈的念頭。

行人闖紅燈,罰多少?

洛杉磯:200美元

休斯敦:230美元

德國:5或10歐元(約合40或80元人民幣)

波蘭:100茲羅提(約合190元人民幣)

新加坡:20新元(約合100元人民幣)

責(zé)任編輯:葛立新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lǐng)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