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 ”這條形容“中國式過馬路”的微博,其精準和幽默引人一笑,但其中透出的規(guī)則意識的淡薄又令人憂慮。
一樣的城市動物,一樣地行走在斑馬線上,比中國人有著更長馬路史的外國人,在十字路口面對紅燈時,是戛然止步,還是照過不誤?治理亂穿馬路,他們有什么高招?
“老外”一定就守規(guī)矩?
沒到倫敦之前,記者心中的英國街頭是這樣一幅圖景:紅燈刺眼,紳士淑女們耐心等待,轉綠的那一剎那,滾滾車流立刻停止,目送行人們從容而不失優(yōu)雅地走過。
很快,這就被無情的現實撕得粉碎——
在紳士國度英國,行人闖紅燈非但司空見慣,連闖的方式也是從容不迫的紳士范兒。 2007年,英國歷史學家費利佩·費爾南德斯在美國亞特蘭大橫穿馬路,結果不但被拘留8個小時,還到法官面前過了個堂。 “我從一個想穿馬路就穿的國家而來。 ”費爾南德斯說的是大實話。行人亂穿馬路,英國人認為這純屬個人行為,闖個紅燈、穿個馬路何必大驚小怪。
但跟歐洲鄰居相比,德國人過馬路倒是規(guī)規(guī)矩矩。有笑話說,如果半夜12點還有人在路上等紅燈,那肯定是個德國人?,F實中雖沒這么夸張,但德國人在遇到紅燈時,即便視線所及沒有車輛,大多數行人也會安靜等候。
把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的美國大都市紐約——
美國哥倫比亞新聞學院的學生日前制作了一個2分鐘視頻短片:紐約市的曼哈頓島上車水馬龍,行人步履匆匆。紅燈亮了,有些人卻視若無睹地繼續(xù)前行。片中一名接受采訪的行人很坦然地表示:“這種行為在紐約很常見,我基本上每天都這么做。 ”
曼哈頓島上,很多道路都是單行道,特別是被稱為“street”的東西向街道,車流量小,較為狹窄,幾步就能跨過去,行人自然懶得等綠燈再走。記者有次在一條小街上等綠燈通過,一位老太太就大聲對我說,“沒車的,你能過?。?nbsp;”
鏡頭轉向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
在一個路口,一群小學生在走過人行橫道后并沒有馬上離去,而是先向橫道兩側的車輛各鞠了一躬,然后按了一下路口的信號燈控制器按鈕,將信號燈重新調成綠色后才離開。
這段“日本式過馬路”的視頻前不久在網絡上廣為流傳。
記者曾到訪日本,在東京街頭,基于一種對彼此都會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信任,日本人過馬路的效率很高。綠燈亮起后,行人立即快速有序地通過路口;綠燈轉紅燈后,車輛也不會磨蹭,而是迅速駛過,不像國人會擔心此時有行人突然闖紅燈而不敢踩油門。在日本,即便一些較大的路口也不設交警指揮,也沒有罰款,但是,交通事故死亡率反而很低。
紅燈太長忍無可忍?
無視紅燈亂穿馬路,有人堅稱是“個人自由”,但大多數人考慮的還是“等待成本”,而這與交通信號燈設置時間是否超過行人最大忍耐限度密切相關。英國人N.Rouphail及其團隊研究發(fā)現,英國行人對紅燈的可忍受等待時間為45—60秒;德國道路與交通工程研究學會公布的相關數據表明,德國人的忍耐限度是60秒,為此,德國馬路上,紅燈最長時間不超過60秒。曾在上海和杭州兩地進行 “信號控制交叉口行人過街等待時間研究”的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李克平指出,與國外相比,國內多數城市的交通信號燈中,紅燈時間過長,超過行人70—90秒的忍耐限度。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