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昨晚播出的《謠言惑眾法不容》報道透露,成都網(wǎng)民林某網(wǎng)上編造地震謠言案正在進一步偵查。依據(jù)相關法律,目前當?shù)毓矙C關已經對林某處以行政拘留十天的處罰,如構成犯罪,林某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4月27日《成都晚報》)
近年來,一有重大、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就有網(wǎng)絡傳言跟隨其后,有的語出驚人、奪人眼球,有的爆離奇內幕、令人瞠目,有的則自相矛盾、讓人莫衷一是。然而事件塵埃落定之后,許多傳言不能自圓其說,現(xiàn)出謠言的原形。
謠言看似只是一條普通的信息,但是其帶來的危害卻是巨大的。2011年3月,在日本發(fā)生特大地震后僅一周,中國多地發(fā)生群眾搶購食鹽的事件,而這一切都源于一則“食鹽能抵御核輻射”的網(wǎng)絡謠言。“搶鹽”鬧劇不但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影響了群眾的日常生活,甚至鬧成了國際笑話,被外國媒體廣泛報道,給國家形象造成了損害。
現(xiàn)如今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自媒體時代的到來。謠言的傳播速度之快,影響范圍之廣,危害程度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謠言就好似一只帶著病菌的“飛鳥”,到處亂飛,為人類帶來各種“疾病”。如何及時發(fā)現(xiàn)“謠言飛鳥”,予以精確擊落,既考驗著政府和媒體的責任感,更是在考驗著公民的道德素養(yǎng)。
對各種謠言予以擊落,是政府和主流媒體的責任。作為政府當加強信息搜素,抓住時間機遇,一旦發(fā)現(xiàn)謠言當?shù)谝粫r間站出來,與主流媒體聯(lián)合溝通,澄清事實,增加信息的透明度,防止謠言的進一步傳播和擴散。同時媒體也要本著負責任的態(tài)度,不要只為吸引眼球,不經核實,進行簡單模糊式的報道,更不能肆意揣測杜撰謠言故事。
對各種謠言予以抵制,是公民最基本的道德素養(yǎng)。作為一個公民首先應當做到的是奉公守法不造謠。根據(jù)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guī)定對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最高可處以十日以下拘留和500元罰款,對情節(jié)嚴重觸犯法律的還將追究刑事責任。造謠并不是沒有成本的,造謠者在為他人和社會帶來危害的同時也將承受自釀的“苦酒”。
其次應當做到的是謹慎思維不信謠,在面對海量紛呈的熱點信息之時,當多幾個疑問,在雅安地震中的一則《中壩村地震后大吃大喝》的假新聞告訴我們,有圖的也未必就是真相。通過客觀的分析辨別信息的真假,特別是對一些非主流媒體和民間的小道消息更應多加思考,對發(fā)現(xiàn)不經考證的信息和觀點,當大膽提出質疑,追溯真相。
最后應當做到的是謹慎對待不傳謠。面對各種小道消息,特別是關乎生命健康安全的小道消息,出于親情、友情原因,予以善意的提醒,本無可厚非,但不加仔細甄別,而只是以訛傳訛,顯然是不可取的。正是這種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使自身成為“謠言”受害者的同時,又成了謠言的傳播者,加速了謠言的發(fā)展、壯大,直至成為災難。
謠言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們對謠言的態(tài)度。余秋雨說,惡者播弄謠言,愚者享受謠言,勇者擊退謠言,智者阻止謠言,仁者消解謠言。如果每位公民都能夠做到不信謠、不傳謠,那么謠言“飛鳥”便沒有了可以到處亂飛的翅膀,而直接隕落。在擊落“謠言飛鳥”的過程中,既需要政府和媒體通過加強監(jiān)督與引導,予以精準打擊,更需要廣大公民的密切配合,不再為謠言插上翅膀。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