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在中國的生活非常低調,很少出席公眾活動。但是,如果是慈善性質的演出和演講邀請,他通常會欣然接受。近年來,他先后在深圳、成都、廣州、北京等地參加慈善音樂會,為汶川地震災民、福利院孤兒、患病兒童籌款數(shù)十萬美元。
馬克至今難以忘記自己的一次奇遇:在與他的中國妻子相遇前一周,馬克去深圳一所孤兒院看望孩子。在二樓的保育大廳,他看到60個幼小孤兒分別被盛放在只能看到天花板的小格子里。他走近一個孩子,用手指碰觸孩子的手臂。突然,孩子用手抓住馬克的手指,用黑亮的眼睛看著他不肯放開。馬克想把手縮回來,但孩子還是不肯。
“在那一刻,我覺得這個孩子根本不會去想,我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我是黃種人還是白種人?他想要的只有愛。”
從此以后,他每個星期都會來這所孤兒院,教孩子們彈鋼琴,每次教完之后都“感覺超級棒”。之后,他遇到了現(xiàn)在的妻子,一位來自中國河南的姑娘,兩人于2008年結婚。
“把藝術與慈善結合起來,奉獻給孩子們,這是一件最美妙的禮物,既能啟發(fā)他們的心靈,也能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馬克說。
今年6月,他應邀赴北京做公益演講,期間專門安排時間探望了北京“天使之家”孤兒寄養(yǎng)點。在那里,他見到了一個看上去特別聰明健康、但卻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的3歲女孩——錢寶慧。工作人員告訴他,由于寶慧的病非常嚴重,醫(yī)院一直遲遲不敢給她做二期根治手術。
此后,女孩的命運成了馬克最大的牽掛。“寶慧的病情很嚴重,醫(yī)生說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因為肺炎就導致心衰而死亡,我們還沒有找到能夠幫她的醫(yī)生,”馬克摩挲著從北京帶回的女孩照片說,“希望早日能夠有人幫到她,帶她去國外或醫(yī)療條件好的地方接受手術治療,拯救這個姑娘的生命。”
此外,馬克對中國語言和文化也很著迷。外國人學漢語,通常只會說不會寫,但他既能說也能寫。他還能直接閱讀《紅樓夢》《道德經(jīng)》和唐詩的中文版,并已練出一手漂亮的行草。
2009年,他出版了一本半自傳體小說《從內羅畢到深圳:一個美國人的東方羅曼史》,把他在中國的人生思索付諸筆端。
(圖片:馬克•奧巴馬2009年11月在廣州的新書發(fā)布會上)
作為一個生活在中國的肯尼亞裔美國人,馬克喜歡把自己稱作“世界公民”,一個經(jīng)歷了美國夢、親歷著中國夢的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